突破天险——乌江渡
美丽的乌江镇,它是闪亮在千里乌江上的一颗明珠。沿江南、江北两条旅游线游览,大家可以观赏到繁荣集镇、古朴民居,三桥横跨、高峡平湖、瀑布彩虹和壮丽的山水风光。乌江从远古的高原流来,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民间传说和英雄史诗,乌江渡已成为贵州北线游游的热点。
乌江峡谷山雄水险,自古以来是川黔古道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渡口,数不清的达官贵人、文臣武将、骚人墨客都在这里渡船过江,留下许多咏叹乌江的诗词文章,为江川生色。
乌江是贵州省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汉朝称为延江,因水深呈乌蓝色,宋朝时始称为乌江。它发源于乌蒙山脉东端的威亍香炉山,上游河段分别称为三岔河、鸭池河、六广河,流入遵义县境以后其干流才称为乌江,由此向东北流经贵州高原的千山万壑,在涪陵市汇入长江,全长1 037千米。乌江年径总流量达52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总流量,这丰沛的水能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水电开发潜力。
乌江渡口的上下游一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河谷深300多米,两岸群峰耸峙,峭壁直立,构成“V”字形或厢状峡谷,山高水深,滩陡流急,行人视为畏途,这道险要的天然屏障,素有天堑之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清朝雍正六年(1728)以前,一直是四川和贵州两省的界河,在这古战场,爆发过多次大规模血战。
大家请看,在1千米长的江面上,就有3座现代化桥梁凌空飞架,每天车水马龙,使乌江“天堑变通途”。这3座大桥,是乌江镇的标志性景观。下游是川黔铁路乌江大桥,1965年通车,这条钢铁大动脉,穿越险山恶水,把乌江两岸连接起来。中间这座贵遵高等级公路吊拉组合桥,气势雄伟,长461米,宽14.5米,主跨长288米,塔高56米,可通行120吨重的特大型拖车,1997年12月建成,邹家华副总理亲临乌江,为这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桥通车典礼剪彩。
上游是210国道乌江双曲拱公路大桥,全长300米,中孔跨度86米,大桥具有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的风范,桥上布满彩灯,夜间光芒四射,流光溢彩。这3座不同类型的桥梁与乌江渡历史上的浮桥、清代铁索桥、近代钢桁大桥交相辉映,表现了我国桥梁文化史和山区交通发展史。
“乌江渡”摩崖石刻,长10米,高3米,为纪念红军乌江渡战斗的胜利,由乌江镇政府1998年雕造,后面刻着毛泽东诗词手迹。“乌江渡”这三个大字,分别从毛主席“乌蒙磅礴走泥丸”、“江山如此多娇”、“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选出。这几个红色大字笔力雄劲,潇洒不凡,红军的伟绩丰功,与天地共存。
乌江渡自古以来为交通要津,明洪武年间,朝廷在这里设乌江驿站,传送军机文书。清光绪五年(1879),四川总督丁宝祯办盐务,在乌江渡两岸设渡房,用7万两白银,造大船2艘,雇渡夫摆渡。1935年,国民政府在此修码头两对,浮桥1座,有汽车渡船3艘,木渡船11艘,专渡来往车辆、人马,洪水期间停渡。渡口一直繁荣到1940年,今存遗址。
乌江饮食文化街以经营乌江鲜鱼而闻名。乌江人练就一手烹调绝活,以乌江豆腐鱼为代表的美食,被誉为“中华一绝,乌江一技”,许多海内外游客都慕名前来乌江,大饱口福。纯粹贵州风味的鲶鱼烧豆腐是道正宗名菜,同时,这里的糟辣鱼、豆瓣鱼、糖醋鱼、麻辣鱼、酸汤鱼、清蒸鱼、鱼片火锅等品种花色齐全,实行活鱼点杀,按需加工,其特点是香鲜辣烫,营养丰富,色香味形俱佳。
乌江的野生珍贵鱼种很多。有青鲤,俗称青鱼,肉味鲜。有青筒色,细鳞小嘴大肚皮,吃江边岩上小生物,味道肥而鲜。有油鱼,青黑色,大嘴巴,是上等鱼。江中有成群的黄纳丁鱼,营养丰富。有甲鱼,当地叫团鱼,是滋补精品。有花白鲢鱼,也叫大头鱼,个体大的达40~50千克,有门板那么大,鲢鱼头是名菜。还有著名的乌江鲢鱼,大头、扁嘴、无鳞、小眼睛长胡子,油光水滑,俗称巴子鲢,大的达50千克,是做乌江豆腐鱼的上等鱼类。还有成群的武昌鱼。最为珍贵的要数娃娃鱼,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捕食。
乌江渡由于它独特的军事战略位置,历代统治者都在江北险要的隘口筑关,驻军镇守,设卡收厘金。明代设有乌江关,后祢老君关。古关早已废弃,新兴的乌江是开放的乌江,这里南通两广、海南,北倚遵义、重庆,西达乌蒙腹地,东去滚滚长江,被称为遵义市的南大门,贵州北线旅游的桥头堡。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电力充沛,风光优美,更是一块充满蓬勃生机的经济开发区。
乌江渡、乌江关山水相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征天下各省兵丁24万,讨伐播州土司杨应龙,应龙放弃天险,诱敌深入,贵州总兵童元镇率3万官军轻取乌江后,占山立寨,有骄狂之气。然后杨应龙挥师反击,令数万播军乔装改扮,打着官军旗号,发动猛烈的偷袭,江边血战,杀声震天,官军背水作战,争浮桥逃命,播军砍断浮桥,被杀死、淹死的官军尸体漂满河中,“江水为之不流”。这一战,官军几乎全军覆灭,“三万人十不存一”,皇帝大怒,将指挥官童元镇逮捕下狱,严加惩处,后来童死于流放途中。
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向遵义进发,在乌江渡下游的余庆回龙场、瓮安江界河、遵义茶山关3个渡口发起强攻,粉碎敌重兵把守的江防工事,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河,出敌不意回师黔北,再克娄山关,2月27日重占遵义城,蒋介石速调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驰援遵义。军长吴奇伟亲率五十九、九十三两个王牌师从贵阳北渡乌江堵截红军,在2月28日的遵义战役中,这两个师大部被红军歼灭,溃军沿川黔公路亡命南逃,红军主力不顾饥饿疲劳,8小时猛追一百里,誓把敌人“赶下乌江去喝水”。3月1日,中央军的残兵败将带着大批弹药装备,伙食挑子、车辆、骡马挤满了下面这片河滩,蜂拥着拼命挤上浮桥逃命,红军占领北岸山头,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杀声震天。贪生怕死的敌军长吴奇伟抢先逃过浮桥,为保命将索桥炸断,溃军掉入江中,淹死无数,挤在江边的1 800多名敌军全部当了俘虏。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明代播州土司杨应龙在这里大败进剿官军,长征中红军又在这里全歼国民党中央军,双方兵力都是几万人,都是居高临下,逼敌方背水而战,也都是浮桥砍断,绝其归路,杀溺而死几万人。
乌江北岸的山头是观察乌江巨变,了解乌江自然、人文景观的一个最佳位置。请看,江南高山耸峙,气象森严;东侧绵延的山岭柏树成林。西边峡谷中,乌江渡电站大坝巍峨挺立,气势雄伟。这座大型水电站,是我国西南重要的能源基地,强大的电能,从这铁塔上的高压线输入国家电网。
夏秋两季,大坝排洪,气势动地惊天,大坝两端和坝底的泄洪闸开后,每秒钟可以泄洪9 800立方米,高速喷射的巨流如白龙腾空,天河倒泻,挟雷霆之威,中下百米深谷,呼啸喷涌,水雾弥天,阳光下,七色彩虹高挂空中。这惊心动魄的景观,称为“黔水飞虹”。
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过乌江,写下一首《满江红》词:“叠浪惊穿,二千里,插天青壁。随处有云驱雪哄,电奔雷激。积怒欲吞三峡势,重门不放千艘入……”如果他老先生看到眼前黔水飞虹的壮景,生花妙笔不知该写下些什么。
这一带山弯叫杨长岭,修建乌江电站大坝时,水电大军在这一带凿山取石。1980年,在这里发现了中生代恐龙化石两具,命名为乌江龙。
这条弯曲的山洞,是修建水电站大坝时开凿的交通洞,这是从北岸进入电站大坝和码头的必经之路。
电厂大坝是座混凝土重力拱坝,长365米,高165米,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造的第一高坝。相当于50多层高的大厦。现代化的发电机组和高压输变电系统都设在坝的底部,要参观发电机组可以乘电梯而下。这座电站是千里乌江梯级综合开发水电的枢纽工程,总投资4亿多元,由水电八局承建,1970年动工,1982年建成,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年发电33.4亿度,通过22万伏高压线输往云贵川和广东。这里一天发的电,比解放前全省一年发的电还要多。现在正在实施电站扩容工程,新安装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乌江的发电能力要翻一倍。
电站竣工后,充分发挥了蓄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这是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更是气吞山河,征服自然的英雄壮举。联合国大坝委员会组织几十个国家的水电专家来考察,赞不绝口。
国家领导人李先念、乔石等曾专程视察乌江,誉为水电明珠。
南岸玉龙山和北岸黄岩在这里把乌江挤成一条缝,形成著名的乌江渡大峡谷。这个地方名叫安皋。昔日,谷中江水咆哮翻腾,凶险异常,民间谚语说:“行遍天下路,难过乌江渡。”这“黔蜀要津”之地,历来视为畏途。清朝光绪六年(1880),岑毓英任贵州巡抚,他奏请朝廷,依照泸定铁索桥的样子,用3万多两银子在这里修了一座铁索桥。桥高近30米,长90米,宽50米,19根铁索凌空飞架,每根重2 000余千克,铁索上铺木板行人。在两岸建桥楼,桥头铸造了铁牛、铁象各一对作镇桥神兽,在江北岸修了“阅江楼”、“双龙寺”等建筑,还修了“接官厅”。光绪十九年(1893),铁索桥被洪水冲断,铁牛铁象也葬身波涛。
为了纪念岑毓英修成铁索桥的壮举,文人墨客纷纷在江岸岩壁上雕造大型摩崖石刻,以志其胜,抒其情。有“铁锁洞”、“铁锁横江”、“黔水飞虹”、“气接岷峨”、“云开罗甸”、“山空水深”、“悬崖”、“绝壁”等多幅,交相辉映,有书法艺术价值,玉龙山壁上的“铁锁横江”就是代表作。如果把当年对铁索桥的这些赞誉移赠给电站大坝,更是一曲美妙而贴切的颂歌,在这“山空水深”的悬崖绝壁之间,电站大坝才是真正的铁锁,锁住了江水,为民造福,完成了先贤们期待了千年的梦想。
乌江虽地处边远,但这里曾是抗日战争大后方的运输咽喉。“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从滇湎公路过来的大批抗日军火使川黔公路运量猛增,洪水期间,不能摆渡,乌江渡口积压汽车几百辆。1939年,国民政府从法国艾菲尔公司购买钢梁,海运万里送到乌江,我国桥梁专家在古代铁索桥的位置造了一座钢桁架铁桥,长110米,宽6.9米,造价为法币558万元,这是千里乌江上第一座钢铁桥梁,为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1970年,修水电站时将其拆除。
乌江库区客货码头水位的丰枯变幅为30米,枯水季节,要下100多步石梯才能登船。库区深水航道由此溯流而上,长68千米,直达修文县六广码头。库区主航道水深150米以上,总蓄水量23亿立方米,相当于260个杭州西湖,是贵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水体,省级风景名胜区。几十里水路,是一条天然山水画廊。有九岩七峡六十景,愈往上游走,风光愈壮美。
贵州是全国岩溶地貌最为发育的地方,有“沉积王国”之称。江两岸青山都由远古海洋沉积的碳酸盐类岩石构成。几亿年前,云、贵、川、广西一带都是海洋,在2亿多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地壳上升才形成陆地。5 4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冰川和河流在山谷间不断侵蚀、切割,大江大河的河床不断加宽变深,逐步形成了长江三峡、乌江峡谷、金沙江峡谷、桂林漓江等河谷景观。这几大峡谷都是中国南方长时期大范围地质演化史的产物,所以,乌江峡谷确实是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的姊妹篇。地理学家指出,乌江风光兼具长江三峡的雄伟壮丽和桂林漓江的秀丽多姿。
乌江支流偏岩河与乌江汇合处,由此往北,有水路40千米到鸭溪,偏岩河景区水域宽广,两岸悬崖峭壁,有著名的神石山庄,风光如画,旅游船从三沙大桥直达乌江码头。
乌江主航道两侧,有几十条河流山溪汇入江中,在两岸造就了一个个曲折幽深的小峡谷,峰回水转,里面别有洞天。比较重要的支流有偏岩河、沿村河、丰岩河、潮水河、瓮桶河、鹿窝河、野纪河、六广河、猫跳河等。
乌江流域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河谷地区食物丰富,环境安静,气候温暖,是各种水鸟的“天堂”。有善于潜水捕食的小水鸭,爱在水面翻筋斗。捕鱼能手鱼鹰,学名鸬鹚,是渔民的好帮手。秋冬时节,江中有成群的灰雁、赤麻鸭,中华沙秋鸭聚居,在天上飞成人字形。有爱情坚贞不渝的鸳鸯鸟成双结对,嬉戏碧波之上。江上最美的水禽数白鹭,几十上百只群飞,胆大的敢飞到网箱上偷鱼,它们风度翩翩,高飞低翔,洁白如雪,深受游客喜爱。江岸树丛中,栖息着鹭鸶、画眉、猫头鹰等许多鸟类,还有海鸥也从远方飞来,活动在乌江水域。这些可爱的鸟儿为乌江增添了几多诗情画意。
乌江库区这条黄金水道,北岸分别属于遵义县、金沙县、黔西县;南岸属于息烽县和修文县。两岸盛产煤、铁、硫、磷矿和铝土矿,产优质水果。过去,在沿江小道上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农民,而今都做了水上人家,往来烟波江上捕鱼捞虾,开船航运,种树养羊,开垦果园。秋天,满坡橘子林芳香四溢,著名的乌江柚硕果累累,一株茶杯粗的树结30多个大柚子,味道比沙田柚好得多,乌江柚公司10个果园,已经栽培柚子200公顷。希望大家秋天一定来品尝。
乌江库区山岩奇特雄伟,有黄岩、丰岩、梯子岩、手爬岩、双吊岩、姊妹岩、分水岩、滴水岩等9岩。这些岩各有风姿,关于它们,有动听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别忘了,我们看到的这些奇峰危岩只是它本来面目的上半截,它的下半截,还有一百多米浸在水下呢。
乌江之美,主要特点是自然、朴实、宁静,有犷远的野趣,同时也展示高原平湖的清秀神韵,是一幅变化错落的立体山水画长卷,举目眺望,可以看到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处处有景,景随船移,特别是水天辉映,干峰倒影,令人赏心悦目。浓缩了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种艺术境界。
乌江库区山重水复,江如游龙,河道弯弯,弯弯峡谷又似重门深锁。前方是赤壁峡,红崖陡峭临江而立,穿过峡谷,水色天光浩茫茫,江流豁然开朗,库区还有滴翠峡,群鸟飞鸣,山树葱茏;碧绿峡,岔河交汇,泾渭分明;蜻蜒峡,中通一线,双翅扑天;玉泉峡,高岩飞瀑,白龙过江;猴愁峡,深山巨岭,猴群出没。这些峡谷,要走到六广河才能全部看到。
前面江南岸有一组景观,叫姊妹岩。传说姊妹俩是王母的女儿,年复一年地在天宫裁云织锦,寂寞天庭相当枯燥乏味。她们看到了美丽的乌江,便来到人间,教妇女织布绣花,乡亲有病,吹口仙气病就好了。她们爱听江边汉子的渔歌,羡慕人间的爱情;更喜欢在林中游玩,与百鸟对唱。她们的歌声悠扬婉转,回荡天地,被王母听到了,立刻差天兵神将前来捉拿。姊妹俩投金梭银梭与天兵斗法,正好打坏了王母的天车,王母一气之下,将姊妹俩化为两块巨石留在江边。过了很久,王母终于后悔了,坐天车来看她的女儿,天车来一次,乌江上就雷声滚滚;她在天宫里哭一场,乌江便涨一次大水。王母哭过以后,便从天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直达乌江,要姊妹俩从彩虹桥重返天宫。仙女却不愿意,她们爱乌江山川秀美,因为她们已变成了乌江风景的一部分,再也离不开了。
梯子岩渡口是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的渡口。1935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二渡赤水河,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24个团后,向西三渡赤水,把敌人22个师,30万军队吸引到川南、黔北。红军又突然掉头向东四渡赤水河。3月27日,红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南强行军,到达遵义县枫香,鸭溪后,兵分三路直捣乌江北岸,抢险飞渡。3月29日,红军先头部队在上游手扒岩突破乌江,3月30至31日,一军团在乌江大塘,三军团在江口,五军团及中央纵队在梯子岩全面突破敌江防工事,架浮桥渡过乌江天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就是从这里渡江的。红军把围追堵截的40万敌军甩在乌江以北,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挥师北上,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乌江流淌了千百万年,有看不完的景,诉不尽的情,它就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