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贵州中旅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登录  |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资讯>>贵州旅游景点
贵州旅游景点
悲壮的沉思-----息烽集中营旧址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4-7-10     浏览次数:6179次
  
 
                                                                                                悲壮的沉思——息烽集中营旧址

      这里原是一个刘姓的地主的庄园,位于息烽县城南6千米的阳朗坝,这个地点叫猫洞,离川黔公路仅500米。庄园群山环抱,绿树成阴,当年的树木比现在更多更茂盛。因此,尽管离公路很近,如果无人指点,外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掩蔽着一座大庄园 。这里就是著名的息烽集中营旧址。当时,警戒这座秘密监狱的武装分三层。围墙以内为“内卫”,由军统便衣特务负责;围墙外到碉堡以内为“中卫”,在四周山坡的制高点建有四座碉堡,碉堡内配备机枪,如有突发事变,对墙外一圈进行火力封锁,“中卫”警戒由宪兵队和巡查中队负责;从碉堡至川黔公路,包括靠近集中营的一段公路在内为“外卫”,“外卫”的警戒由特二团负责。军统在公路上设有关卡,过往车辆必须接受检查。为非作歹的特务随便扣押车辆,敲诈勒索,凡经过这一段公路的司机、商车老板或货主无不提心吊胆, 以集中营为中心的方圆十余里内成为“禁区”。附近老百姓叫这里为 “行营部”。他们知道这儿不能随便靠近,或过往公路也是很快穿行不敢东张西望,否则就要闯大祸,不知情的外地人如果误入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有一天傍晚从遵义方向来了十多个做小生意的人,他们抄路走近道,从集中营附近的警戒圈内穿过。特务认为是来刺探情况的,把他们捉住,严刑拷打。经过一夜的审讯,证实确是一 群老实巴交的农民。怎么办呢?关下去吧,没有用,放了吧,有失“军威”。特务们商量后,取下镣铐,撤除看守的武装特务,有意让他们逃跑。人走物还在,这批小生意人挑来的鸡、鸭、鹅、蛋,特务们就乐得享用了。被关押的革命志士就是在这样严密的武装包围中,禁锢在敌人的铁窗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我们现在是从集中营的侧面进来,这里本来没有门,这道门是为方便参观新开的。集中营原来的大门,参观完围墙内的各点后出去就可以看到。
      这座秘密监狱,有天堂不口地狱之分。往前面眺望,以围墙边的那一条田间小路为界,左面这一片有球场、荷花池、人造湖、小桥、亭台、林间小道,是花园般的环境。这里是集中营管理机构特务人员活动的场所,它是这儿的“天堂”。这是一个人造湖,集中营的头目周养浩题名为“明心湖”,岩上的刻字就是周养浩写的。这个湖是军统强迫“囚犯”挖出来的。湖中有桥,有亭子,是军统人员休闲娱乐的场所。明心湖北侧设有军统人员的食堂、洗澡房,东头建有可容纳五六百人的大礼堂,集中营每周训话或演戏都在此进行,张露萍烈士曾在这里主演《日出》、《女谍》等话剧。另外还设有“四一”合作社,因为军统的前身“复兴社”是四月一号成立的,军统就以这一天作为这个特务组织的纪念日,合作社也以“四一”来命名。这些建筑已经倒塌,尚未复原。墙上的那条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返,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是军统对押解入集中营关押人员充满杀机的警告。我们再来看看军统头目戴笠为集中营题写的两句话:“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也就是说镇压是前提,宽恕要看被关押者的“就范”程度。这两条标语令人毛骨悚然。
      这是荷花池,也是狱方强迫“囚犯”挖的。原准备挖游泳池,因下面是岩石挖不下去,改成荷花池。池的对面左侧是球场,为特务管理人员和军警平时运动的场地;右侧是图书室,建筑已倒塌,尚未恢复。车耀先同志因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加之他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狱方要他来管理图书。他借工作之便,有机会接触“囚犯”,这里也就成为狱中秘密党支部的联络点和传递消息的地方。
       这棵树上“忠党爱国”几个字,是集中营头目周养浩题写,叫“囚犯”刻上去的。周养浩秉承特务头子戴笠的旨意,搞所谓的“狱政改革”,“改革”的意图是想用“感化”的手段来达到残酷镇压不能达到的目的。为了这一点,周养浩可真是够煞费苦心的。一次,他摆好几 桌筵席,“请”出被关押的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重要的共产党人,社 会上有名望的和文化水平很高的知识分子“聚会”。他说:“各位都是 一时的人才,因种种关系,暂来此地受屈。戴先生觉得很对不起,要 我代表他向各位慰问……戴先生希望各位多保重身体,高瞻远瞩, 将来多为党国出力。”这就是周养浩妄图“感化”革命者放弃自己的 信念和立场,而“忠”于国民党的所谓“忠党爱国”的注解。
      这是在这个小王国里主宰一切的“主任室”。前期是何子桢,他只任了两年多就被戴笠撤换,由周养浩继任。周养浩是戴笠的小同 乡(浙江江山人),在上海的一所大学毕业后,走上特务的道路。他的老婆是军统头目毛人凤的妹妹,凭借裙带关系,在军统局从法官干 到司法科长。在他的刀笔下不知决定了多少人的死刑,是一名“出 色”的刽子手,颇得主子赏识,很快晋升为“少将”军衔,并派他到息 烽集中营担任主任。周养浩为人阴险毒辣,杨虎城将军就是在他伪 善的面孔下由重庆被骗到贵阳,避开代总统李宗仁释放政治犯的命令,接着又被他骗回重庆残酷杀害。他到息烽集中营后,以一副“开 明管理”的姿态出现。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在这间办公室里以 个别“训话”为幌子,企图侮辱张露萍,挨了张露萍的两记耳光。在他的“狱政改革”失败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一批批革命者被押赴快 活岭、蔡家寨等地杀害。
      这几间也是军统人员的办公室。这间屋是黄显声将军的住室。为什么黄显声作为一个“囚犯”会住到军统的办公区来呢?因为黄显 声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周养浩为了“感化”这位东北军的副军长, 特殊优待他作为“工作修养人”,让他担任“生产组”的组长,这里也 就成了他的囚室兼工作室。“工作修养人”有较大的自由,允许在规 定的范围内活动。如果黄显声的特别共产党员身份暴露,是绝对享受不了这种“优待”的。黄将军崇敬宋朝爱国将领岳飞,这是他书写的岳飞诗词《满江红》。敌人的利诱笼络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崇高气节。他利用工作之便,关心难友们,向周养浩提出改善“囚犯”生活的三条。有一次还痛打一个虐待犯人的军统小头目,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周养浩也只能作罢。
       刚才我们参观了军统办公室和生活区,如果说那面是天堂,那么这面就是地狱。在外墙的包围下又筑有这道内墙圈栏,出口处和内墙周围设有岗亭日夜把守,这就是集中营关押男“囚犯”的监房集中地。监房是利用民宅改造而成,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排列,另外还设有一个特监。本来这是名副其实的牢房,周养浩搞“狱政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所谓“监狱学校化”,二是“监狱劳动化”。
       既然“学校化”,他把牢房称为“斋”房。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信斋”、“仁斋”、“爱斋”和“平斋”。还有“忠斋”、“孝斋”、“和斋”、“特斋”,建筑物已经倒塌,尚未复原。另一个“义斋”是关押女“囚犯”的。“忠斋”是囚禁重要政治犯的监房,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宋绮云、韩子栋、陈策、周科征、刘丕光、文光甫等关押在此。“信斋”关押者是案件较轻的,同时做草鞋部加工房;“仁斋”关押人员中有“军统电台案被捕的共产党员;马传庆、张蔚林、赵力耕、王锡珍、杨光、陈国柱;“爱斋”上面两间关押外籍“囚犯”,曾关押过南斯拉夫、西班牙、白俄罗斯、日本和华侨若干人,他们的政治身份目前我们不清楚。下面这两间特别潮湿昏暗的地牢,凡是押解到息烽集中营的,必须先关在这里审查一段期间后,再分别转到其他斋房。韩子栋、马寅初在这儿被关押过较长时间,后分别转到“忠斋”和“特斋”。杨虎城将军一家刚押解息烽时,曾囚禁在这里很长时间。
      周养浩“狱政改革”期间给予囚犯一点“恩惠”,就是准予放风,而放风却是把“犯人”分批从牢房赶进笼里,站着晒晒太阳,每次不超过20分钟。但是,人们因为长时间关在潮湿的暗室中,突然接触强烈的阳光,身体反而不能支持,常会晕倒,笼小人多,倒不下去,只有瘫软在木栅上。黄显声将军每每目睹此情,气愤填膺,大骂军统特务“惨无人道”。直到狱中秘密党支部成立后,领导“囚犯”斗争,周养 浩才取消了木笼放风。
       周养浩“狱政改革”的另一个内容是“监狱劳动化”。他设立了铅印、石印、雕刻、糕点、缝纫、草鞋、卷烟等生产单位,统称复活工厂。囚犯充当工人,每人参加一种或数种劳动,按件给予极少的报酬,名曰“偿与金”。本来是“囚犯”创造的价值,却成了监狱当局的施舍。全月最高的偿与金,只能买到一斤猪肉。产品在狱外推销,印刷品和香 烟畅销贵阳、重庆等地,而收入归军统,可见监狱对“囚犯”经济上的剥削。
    “斋房”内阴暗、潮湿,靠门和窗的两壁加有粗大的木栅栏。夜间牢房里更是漆黑一片,看守只在牢房过道里挂一盏菜油灯,油灯在 微风吹拂下,晃晃悠悠,影影绰绰,“囚犯”似睡非睡、睡眼迷离中,常 把这些木柱误认为看守在那里监视,木柱的幻影成了囚徒们噩梦中赶不走的魔鬼。这不宽敞的牢房,每间关十几到数十人不等,是货真价实的活人墓,囚犯们还不叫活人墓,叫它罐头。因为它比活人墓更残酷,活人墓殉葬的人,不会太拥挤,而息烽集中营牢房里的囚徒, 挤得像沙丁鱼。睡觉全在一个通铺上,看守长规定每人的睡处只有一尺三(一尺为1/3米),他还用尺子量好画上记号,不准超过。囚犯们给看守长起了一个诨号叫“一尺三”。两卡为一尺,这不到三卡的 地方就是被常年关押在这里面的革命志士们连翻身都困难的睡处。牢房里,夏天像闷炉,冬天像冰窖,白天和黑夜差不多,他们过着不知道年、月、日的生活,如果说还残留有一点时间印象的话,那就是寒、暑、冷、热。
    天酷热了,知道是夏天来了;天严寒了,知道是冬天已到。生活在冰窖里的“囚徒”们,听到大年三十噼噼啪啪的爆竹声, 仿佛噩梦初醒:“才过一年呀!”革命志士们在这样的人间地狱里度日如年。 
    这棵树上刻有“先忧后乐”四字,摘自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是周养浩题写的,由被关押的共产党员许晓轩雕刻。周养浩的本意是想“感化一囚犯”先受牢狱“委屈”之忧,后享为“党国”效劳之乐。但是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理解,共产党人效法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因此,监狱当局叫许晓轩刻“先忧后乐”和“忠党爱国”两条标语时,许晓轩欣然刻完“先忧后乐”后,故意把梯子弄倒摔伤,“忠党爱国”这一条,他就没有再刻。
    这是狱方在监房上书写的“自觉、自爱、自信、自强”的标语,标榜“民主管理”的姿态。可是,请看刻在这两棵树上的一副杀气腾腾的对联:“天堂地狱唯人选择,成功失败全操我手。”这才是军统真实的面目。 ·
    这里是一个天然溶洞,矗立在;同顶上的那座高大的岗亭是俯瞰全监的嘹望亭,也在这里每天司号作息,故又称司号亭。“囚犯”出牢门外的行动完全在嘹望亭内特务看守的视线以内,如有逃跑者随时即被射杀。这个硐,当地老百姓叫“猫硐”。周养浩题写称“妙硐”。特务头目叫“妙硐”,“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进硐去看看。猫硐,深数十米,军统把此硐作为他们对革命者残酷刑讯、秘密杀害和关重禁闭的地方。这是吊打革命者的刑架,不少人在刑架上被抽打得奄奄一息;这是老虎凳,特务把革命者捆绑在凳上,施用各种毒刑。解放后据特务的交代,在这个硐里施用的毒刑达12种之多,有什么“吃汽水”、“喷鼻子”、“坐飞机”、“点天灯”、“披麻带孝”、“猴子搬桩”、“竹针刺手指”等等。受刑者即使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唤声,外面也是一点听不见的;这个硐也是关重禁闭之处,凡有所谓违反“监规”者,就被投入阴森、黑暗、潮湿的硐底关押;这里又是特务秘密杀害革命者之地,被害后根本无人知晓。这就是特务头目称之为“妙硐”的绝“妙”所在。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消,为掩盖其在硐里的罪恶行径,用七辆大卡车花了七八天时间从外地拉来粘性极强的泥土填塞。解放后曾作过一次发掘,仅这一次就挖出一堆白骨,有的骨架上还套着脚镣或手铐。这次修复又进一步挖掘,出土了石梯十多级。据本地老乡介绍此硐还更深,远远没有挖完,留待以后我们继续发掘,再更 深一层了解军统特务的罪行。
    这里是囚禁女“囚犯”的“义斋”。它除了关押众多的革命志士 外,还关押着两个小生命,一个是在襁褓中的宋振中,与母亲徐林侠 同时被捕,当时只有8个月;另一个是被特务押着在监外生下的徐 宝芝的女儿。那是女看守人员的住室;这是周养浩狱政改革期间要 “囚犯”学习的教室;第一间开始曾关押过大汉奸周佛海的岳母一 家,后转“特斋”就空着;第二间关押张露萍、陈棣华、刘美美、顾平、 周大泉等;第三间关押黎洁霜、陆朵云、黄彤光、徐林侠、宋振中等; 第四间关押徐宝芝、孙孟达、邹世秀等;第五间为监狱堆放杂物用。我们复原了第四间,可以看到当年的女监牢中情景。无辜被关押的 两个小生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女监关的人很多,晚上 睡觉每人只有一尺多宽的地方,刚够一个人平躺下来,没有孩子的 位置,母亲只能让婴儿睡在自己的身上。晚上没有灯,孩子拉屎拉 尿,母亲也只能用手摸着来分辨。在这样的困难处境中,徐林侠和徐 宝芝凭着坚强的毅力和难友们的帮助,总算把两个小生命抚养长大。由于缺乏营养,他们都骨瘦如柴,难友们叫宋振中“小萝卜头”, 叫徐宝芝的女儿“狱中之花”。五岁的“小萝卜头”日日夜夜想见爸 爸,就是从这个院里;中出门往男监跑去找爸爸的。 张露萍非常疼爱这对天真、活泼的小生命,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明显的营养不足使她非常心疼。她用自己参力口劳动积累下来的“代 用券”,请看守换成“法币”买来一只母鸡,每顿匀出一点饭来喂,让 母鸡下蛋给两个孩子吃。她教他们唱歌、认字。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她,经常依偎在她身边不断地叫“萍阿姨”、“萍阿姨”。张露萍打了想侮辱她的周养浩的耳光后,被周养浩借故施以重刑。受刑后她的身体十分虚弱,非常需要营养,难友们劝她把她喂的那只母鸡杀来吃了。她说:“我已经是个‘死囚’,吃了也是浪费,留给小妹和‘小萝卜头’吃吧!” 也是在这间牢房,1945年7月14日上午天刚亮,女看守打开牢门,对张露萍说:“253(张露萍的监号),你被开释了,快去领取行李,有专车送你去重庆。”张露萍打量着女看守的神色,便明白了这“开释”意味着什么,她“哼”的一声)令笑,从容地走到徐宝芝面前,抱起“狱中之花”吻了几下便请徐宝芝给她梳头。她嘱咐徐宝芝:“徐姐,要注意孩子身体健康,要教育她做一个有用的人,切莫过于溺爱。”徐宝芝含着眼泪连连点头。接着她从箱子里取出她在重庆进行秘密工作时用过的一件薄呢连衣裙和红宝石戒指,给自己穿戴上,拿出一个打火机送给难友黄彤光作纪念。又拿出口红,请黄彤光给她化妆,她微笑着说:“请你给我化一次妆吧,这是我最后一次了。’黄彤光心情十分沉痛,接过口红,手不断地抖。张露萍安慰她说:“彤光姐,你不要难过,我知道我要到什么地方去,我现在心里很坦然。化完妆,她轻轻地吻了吻“小萝卜头”,接着和徐林侠、黎洁霜、周大泉、陆朵云等难友一一握手告别。难友们流着眼泪送她走出“义斋″的大门。她转过身来对周大泉说:“泉妹,你还年轻,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下一代,让他们知道,当年他们的父辈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这座人间魔窟里,曾经同万恶的敌人进行过多么艰难的斗争啊!”
    这里就是息烽集中营的大门,当年无数的革命者就是被军统特务押着从这道门进入这座人间魔窟再没有返回。参观完息烽集中营旧址,我们清楚地看到,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革命残酷而艰险的历史进程。
    这里叫快活岭,离集中营3千米,是军统的军械被服仓库所在地。 我们在“义斋”参观时,介绍了张露萍告别难友的情景。她在看守的押送下上了卡车,这时也看到了张蔚林、冯传庆、王锡珍、赵力耕、杨光、陈国柱几位战友。车刚开出集中营大门刽子手们就迫不及待地给他们戴上手铐。他们愤怒、仇恨,张露萍嘴唇咬出了血。突然,她抬起头,挺起胸,领头高唱《国际歌》,其他6人跟了上来,一起唱起了《国际歌》。
    卡车开到快活岭停下,押车的特务叫:“下去休息一下,我们要加油,装货。”刽子手们押着他们一个个下了车,来到这里。当时从下面到高处的库房是石梯坎,7位同志向着石梯坎走去,;马传庆仰起头看看阴森的天,再看看周围葱翠的树木。他突然站住,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这时,树林里响起一片口号声。
    张露萍再呼“共产党万万岁”时,一声枪响,冯传庆倒下;“叭、叭、叭”几声枪响,张蔚林等人也倒在石梯坎上。罪恶的子弹没有射中张露萍的要害,她从血泊中挺起腰来,朝着刽子手骂了一声:“笨蛋!刽子手吓得浑身打颤,急退了两步,又连放两枪,党的英雄儿女倒下了,身中6弹。当时她年仅24岁。 解放后,人民政府迁葬了7位烈士,贵州省人民政府塑立了七烈士纪念碑,建造了烈士陵园,人们络绎不绝地到这里来凭吊烈士英灵,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七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
    (撰稿:董有刚)
 
用户点评
我要点评:
姓名:
     您对该签证的评价:
点评内容:
 

        联系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中华中路1号 (大十字广场旁)峰会国际15楼 邮编55000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提醒,我们会尽快处理

 15th Floor, Summit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1 Middle Zhonghua Road, Guiyang, Guizho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