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天下第一洞水——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龙行天下第一洞水——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从省城贵阳出发,沿着贵黄公路西行127千米,便到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在这条黄金旅游线上,龙宫正好处于贵州省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位置:西面35千米处就是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群;往东100千米是“高原明珠”——红枫湖;在它的西北100多千米的地方又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洞——织金洞,恰似一颗金纽扣。
在这个喀斯特地貌最为发育的地区,展布着高原喀斯特的各种神奇景观。如果说,红枫湖是一座高原喀斯特湖泊,而黄果树是一群喀斯特峡谷激流中的瀑布,织金洞是喀斯特山中溶洞的话,那么,龙宫则是由一大片峰丛与洼地、明河暗流相互交错凝聚而成的喀斯特洞水奇观。世界喀斯特的著名景观在这一地区如此集中,龙宫以它那“三最”、“三绝”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令人瞩目的特殊领舞者角色。“ 龙宫是中国旅游景点中的一个绝品,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龙宫颁发了两块金字招牌。第一块上说:“在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展布着68座水旱溶洞,龙宫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水、旱溶洞最大、最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块金字招牌说:“龙宫是世界上天然辐射量最低的地方。”还有一“最”就是“龙门飞瀑”,它是全国岩溶洞穴瀑布之最,号称“天下第一洞水”。龙宫还有“三绝”,指的是:漩水之奇、短河之多以及佛洞之大。
龙宫融水洞、旱洞、峡谷、峰林、绝壁、明流、暗河、漩塘、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组成一条神奇的旅游风景线。分为中心景区、漩塘、油菜湖、仙人箐四个著名景区,可谓鬼斧神工天造就,集天地之精华而成。1985年,全国园林学专家们来此考察之后,认为龙宫实在是太“绝”了。它绝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奇绝、雄绝、秀绝,、妙绝。贵州著名书法家张星槎先生为龙宫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工赖水造”,下联是“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绝”字的天机被诗人一语道破。
龙宫的景致不仅绝,而且“神”。这个地方特别能够激发人类奇特的幻想、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它的神就在于,这里不仅山奇水奇洞奇,而且可以找到龙的踪迹,体验龙的神出鬼没,是感悟中国龙文化的圣地。《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龙王水晶宫,都集中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这里一一找到对应的景观,因此,不能不说它是中国龙的神话传说的体现。您来到这里,会感觉到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
1.龙宫话龙
我们的龙之旅,就从这座进入龙宫的大牌坊开始。
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新春佳节少不了要玩龙灯,端午节要划龙船,久晴不雨要耍水龙,遇到洪水泛滥则要祭龙王。龙在中国文化习俗中无往而不在,无处不显灵。不是吗?清冽碧透的泉水往往有“龙泉”的美称;深不可测的水潭,大都称为“龙潭”;绝妙的山形一定被称为“龙脉”;华丽的宫殿往往叫做“龙宫”。茶以“龙井茶”为好,食以“龙门宴”为佳,最锋利的剑谓之“青龙剑”,最名贵的马谓之“乌龙驹”。许多优美的传说都和龙王、龙女、龙王三太子、龙宫有关,脍炙人口,千古不衰,难怪人们把讲故事叫做“摆龙门阵”。
龙是中国的吉祥物,但凡沾上“龙”字的词,都含有吉祥、喜庆、振奋、腾飞的意思。比如“龙飞凤舞”、“龙凤呈样”、“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吟虎啸”、“龙游四海”、还有“鲤鱼跳龙门”。所以,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而把他的子孙叫做“龙子”、“龙孙”。龙在人们的心目中神乎其神,高深莫测。龙的形象,神奇而古怪,它是马的头、鹿的角、虎的眼、牛的耳、蛇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真是神气活现。龙是神物,在人们看来,它有超凡的本领,上天可腾石驾雾,“薄乎天光”;下地可入深潭、倒海翻江,有呼风唤雨、惊起雷电的神力。
人们或许会问,在自然界中究竟有没有真的“龙”呢?在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恐龙曾称霸世界1亿多年,而在此之前的三叠纪还有过许许多多的海生龙。不过,至今还没有找到像中国人传说中的这种龙。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产生于丰富奇妙的想像之中,它是许多自然现象如风云雷电、冰霜雨雪、江河湖海、珍禽异兽、各种动物的模糊集合物。它也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图腾总汇,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的象征。
水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之物,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万物之母蒸发可以升腾上天变成云雾,聚集又可以下沉为雨雪;在地面上可以形成江河湖海,又可以潜入地底,成为阴河暗湖。因此在《说文》中这样解释:龙者,能隐能现,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升能降。“龙”这个形象其实正是水的形象,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宫的神韵就在于水,这是一条神秘的水。它本是一条小小的河流,从山谷中出来,几次潜入地下,几次又涌冒出地面,穿过了二十几座山峰,经过了几番回旋。这还不够,它还在地底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吞云吐雾之后,这才滔滔流去。这一切的情景难道不就是龙的神奇身影的再现吗?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龙的脚印口,去寻找龙的踪迹吧!
这里是龙的故乡,留下许多龙的足迹。你看这水里的游龙,化作了一座卧龙桥。往前,我们来到“龙吟虎啸”之地。当年,这里叫做龙;潭寨,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当地人说,远古的时候,南山上的:猛虎常来这里威武吼啸,而卧在水中的龙王三太子鳄鱼龙十分不服气,也天天游到卧龙池边引吭高歌,它们的歌声震动了山林,激起了喷泉,但却惹怒了龙王,龙王在一夜之间把它们都变成了石头。从此以后,住在这里的苗族、布依族人民在每年的二月二要来此祭龙,在六日六举行赛歌会。许多青年男女聚集在这里赛歌对唱,用这龙虎泉水沐浴,在这里结下以龙为媒的姻缘,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堵突兀而起的岩石口叫做“金刚岩”,上面刻着9个不同的“龙”字,从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开始,到中国书圣王羲之草书的龙字,这9个龙字,正象征着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国的龙文化精神。请大家仔细琢磨一下,选出一个您认为最能代表龙宫神韵的“龙”字来。
2.龙门飞瀑
这就是名冠中外,号称天下第一的洞穴瀑布“龙门飞瀑”。
来到龙门飞瀑前,请你首先闭目倾听那瀑水呼啸而来、震动山谷的吼声,感觉这条水龙雷霆万钧、所向披靡之势……
再请你稍稍靠近瀑布,看那瀑水从一个张开的大口中喷射下 来,:中击石岩势不可挡,涌起的千堆雪浪霎时间又变成了阵阵迷雾,扑面而来,这是巨龙在吞云吐雾……
没有人不被这壮丽的景致所激动,诗人激情所致,写下这副楹 联:“;同天开龙口,吞苍溟之造化,荡胸生灵气;潭地览银河,承瑶池之精华,翻江托雷霆。”刘海粟大师来到此地,也被这激壮的情景所 震撼,挥毫大书“天下奇观”!
“龙门飞瀑”是怎么形成的呢?在“龙门飞瀑”的上面就是天池, 天池的水来到洞口,由于受到周边沙页岩的阻隔,便积蓄起来,同时顺势向两侧石灰岩裂隙溶蚀,水流溶蚀、:中刷,使裂隙逐渐扩大,最 后暗河水向西南方向转了一个90°的急弯,急弯处正逢一堵断岩,于是,一弘蓄积已久的水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陡然坠落,直泻而下, 这就形成了龙门飞瀑。龙门飞瀑高达38米,宽25米,极限水量可达每秒50几个立方米。
水流冲击出来的天窗,为龙门飞瀑又增添了一个奇景。正午看龙门是最佳的时刻。那时太阳正当顶,一束阳光从;同口射入,照在瀑水上,就会出现一道神奇的光环。瀑水带着阳光一起跌落在滩头,又悄然遁去,不知是阳光砸碎了瀑布呢?还是瀑布砸碎了阳光?
这洞内由于常年水花飞溅,生命在这里蓬勃生长起来。你看,那岩壁上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藤蔓和各种草本植物。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见喀斯特河水的创造物——钙华。流水不断带来大量的钙质,渐渐沉积下来,形成钙华。那像个巨大的覆钟似的石幔,就是历经千万年的瀑水塑造而成的。
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令人不可思议,也由不得人的主观意志。本来,这龙门飞瀑是隐藏在深山之中的,人们也许听得见它的吼声,但却绝对找不到它的踪影。不知是在哪个地质年代,这里山体突然崩塌,露出了飞瀑,我们这才得见龙颜真面目。
3.龙影寻踪
龙门飞瀑是龙头,那龙的身体又在哪里呢?寻找龙的身影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现在让我们沿着天梯洞,一步步登上天梯,去看天池,欲要入地,先得登天。让我们翻山越岭去寻找神龙的身躯吧!
我们来到幽玄坊。爬山越岭到了此地,大家一定都很累了,请坐下休息片刻。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这里既没有了水,也听不见涛声,放眼看去到处是山,一座又一座紧紧相连,绵延无际,何处是龙的踪影呢?
这就是碑林街。许多著名人物都在这里题下了他们对龙宫的深切感受。
贵州的山得益于“天生自在,不假人为”,在石趣园中您可以感受到贵州石文化的情趣。
中国的古话说:“云从龙,风从虎。”这石趣园的半山上一早一晚天遮雾罩,老百姓叫它作“叠云街”,在这里,可以感受踏云乘龙的韵味。
这里是响龙窝,龙宫的早晚,云雾就从这里升起。为什么叫做“响龙窝”呢?因为这里只要有牛的吼叫声,云雾就会顿时升腾,当地人说,这是天上的游龙来此歇脚唱歌了,所以把它称为“响龙窝”。
过了拉龙坝就到了“结缘椅”。大家知道吗?在贵州沧海变高原的过程中,两种岩石恰好在这里碰撞相接,一种是沙岩,一种是石灰岩。这两种岩石沉积时间相隔千万年,怎么会在此相接,不能不说是一种千古姻缘。所以人们将这两种岩石做成一张椅子,誉之为“结缘椅”,象征着天下千古奇缘。一位海外诗人在1999年12月31日来到此地,深为感叹,赋诗一首:“一地生两岩,沉距千万年,相逢共一座——缘。”人们从天南地北来到龙宫相聚,彼此素不相识,难道不也是千古奇缘吗?
4.龙潭幽渊
“天池”,顾名思义,是一座高悬在龙门飞瀑之上,又深陷于山谷之中的一泓池水,犹如天上的瑶池。这天池长220米,宽75米,面积12 500平方米,水深平均17米,最深处达28米。
天池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地有个民间传说。当年,神龙想要从山中伸出头来,没料想,一支龙角穿破了山岩,住在这里的人家连同他们的房屋、土地和树木通通塌陷了下去。这一下就露出了天窗,于是,龙便找到了出口,一扭头顺势从天窗直奔了出去,变成了龙门飞瀑。那龙一经出洞,就飘然而去,呼风唤雨不知行踪。龙角穿破的地方留下了一个深坑,它带来的水渐渐涌上来,形成了这个幽深的天池。
为何四壁的山会突然深陷,变成一座山上湖泊?地质学家们的解释是,这里实际上是暗河的出口,在出口处又正好是一个可以蓄存水的喀斯特洼地。暗河水不断地流,积于半山之间,就形成了天池。天池之水还有一份神奇,无论枯水或丰水季节,这里的水位都涨落不大。
乘坐小船荡漾在天池中,一股凉气迎面袭来,顿时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天池的水幽深碧绿,两旁的山壁上都是吸取龙宫灵气而生长出来的珍奇树种。据统计,这里植物种类达两干多种,奇枝倒悬,岩上生花,树生龙甲,龙的身影在这里悄然初露。
你看,这悬崖上长着一株500多年的黄连古树,这棵古树最神、奇之处是它的树皮,树皮不是像一般的树那样顺着长,而是倒着长的,活脱脱地一副龙的鳞甲,像是神龙在隐隐现身,当地人因此把它称为“龙树”。那株奇树名叫“鹅耳枥”,每逢阳春三月,树叶上就会开出朵朵奇妙的小花,人们于是把它叫做“叶上花”。这叶上花其实是一些寄生在树上的植物,也是天池难得一见的景致。
这里年平均温度仅有14cC,洞湖气温常年在16~20cC左右。龙宫丰富的洞水资源和植物群落不但屏蔽了天然辐射的侵害,而且也共同滋衍了负氧离子的生发,这就为龙宫营造出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小气候环境。
5.龙的宫殿
龙宫声名远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并不少见,但水中游溶洞,国内还不多。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将这一绝妙的风景命名为“龙宫”,正是着意于它的千姿百态与神奇魔幻,因此人们又把它誉之为“天下第一洞水”。中国的龙文化从一开始就产生于对大自然变幻莫测力量的一种幻想和想像,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神秘力量所做的一种合理又奇特的解释。这神奇的洞水,正是引起我们想像和幻想的所在。
游龙宫的关键是:看——想——体味。龙宫的景观必须以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去寻求它的美感,这些似真似幻的景物,无不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呼唤想像力的神游世界。在这里,你需要张开的不仅是眼睛,更要插上想像的翅膀,敞开心灵的慧眼,对大自然的魔力进行科学审视,还要加上理性的分析。相信大家经过这样一番神游之后,都会从此变得聪明起来。让我们乘着小船,从天池进入龙宫,去探访这神秘的龙世界,去体味其中的美妙。
群龙迎宾宫
这就是龙宫第一洞厅——“群龙迎宾厅”。你可别小看这些钟乳石,它们是由碳酸岩点点滴滴地溶蚀而成的。大自然是一位极有耐心,极富天才的艺术家,这是它经历了不知多少万年才塑造出来的作品,请大家细细品味。
迎面而来的“龙宫”这两个遒劲大字,是艺术大师刘海粟在90多岁高龄时畅游龙宫所题。大诗人艾青虽然没有来过龙宫,可是当年,他一眼见到龙宫的图片就惊呼:真是“大自然的奇观”。游龙宫的妙绝之处就在于,我们是在水中游洞,洞中玩水。景由心致、玄妙在于各人。让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发挥人的想像之力,去领略这龙宫“胜迹幽通天地外”的神韵。
你看,迎面从岩洞顶上飞悬而下的这数十条巨型钟乳石,有的悬挂在半空,有的则伸进水里,有的探出头伸向我们。在这里您是否能体会到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在想像中创造出龙的形象来的吗?您瞧,这些钟乳石似龙似蛇,半遮半掩,欲腾似飞,来到此地的人都会不由得产生无数遐想和幽思。中国人关于龙的一切想像和描述都可以在龙宫这里找到最充分最合理的表现。这里还可以看见“百鸟戏水”、“双凤朝阳”、“灰熊出洞”、“海龟浮游”等钟乳石奇景。其实,这些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像所赋予的名称,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去发挥想像。
乘船到此,大家是不是感到格外凉爽?请深深地呼吸,你是否感觉空气格外清新?这里是中国天然辐射量最低的地方,也是空气最洁净的地方。1984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国家环保总局派专家专程赴龙宫进行实地观测,在这里获得了最后的测定结果。龙宫的天然辐射剂量仅为0.22X10-8戈瑞。来到龙宫的游客不但可饱览奇瀑异洞,而且还可享受低辐射的照顾,这里是心脑血管和高血压患者休息疗养最难得的地方。现在世界上污染十分严重,像这样拥有纯净的空气,没有辐射污染的地方,恐怕只有龙宫这里啦。我们能够在这样的地方享受大自然的赠与,极其珍贵难得。
浮雕壁画宫
龙宫第二洞厅的景色与第一洞厅截然不同,钟乳石不是从洞顶垂悬,而是紧紧地贴在两边的;同壁上。请随着我的灯光照射之处看,您会发现,这里到处是一幅幅浮雕和壁画,因此被称做“浮雕壁画宫”。左面那幅巨大的山水画,不可能出自世间画家的手笔,确实是天造地设。这里展现的都是龙王的艺术珍宝,有的像“狮子滚绣球’,有的像“鳄鱼负子”。这棵透雕的古榕树,枝叶繁茂,一只啄木鸟正在为它做保健工作;这块巨大的石瀑,造型壮美。那龙到哪甲去了呢?原来,在那边双龙正要潜入水中,所以称做“双龙戏水”。
我们的船正在穿过一条狭窄的水巷,迎面而来的这块巨石低垂在水面上,距离水面只有1米左右,必须弯腰低头才能通过。1986年,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来的时候,曾经幽默地称它为“礼貌石”。因为紧接着,我们就要进入龙王三公主的闺房了。来到此地的人必须鞠躬行礼,才能得到准予进入。
五龙护主宫
请大家安静,您是否感觉到这里有一种神秘静寂的气氛?这里就是“五龙护主宫”。这“主”是谁呢?她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龙王三公主。公主的闺房要肃静再肃静。请各位抬头仰望,在您的头顶上有五条倒悬着的巨龙,它们虬盘云绕,威武雄踞,镇守在这里,共同护卫着龙女的寝宫。龙的世界,戒备森严,这里是深宫大院,进来时需要腔径通幽,七拐八折,很不容易。进来之后,您还要处处小心,不要触犯了龙威。
人们常说“天上人间”,其实,龙的世界不过是人间世界的一个折射罢了。它也同我们人间一样,那龙王就是父亲,龙王有龙子、龙女还有龙孙,也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呢。在传说中,龙王三公主是最美丽的女人,也是爱情追求的偶像,当然也是龙王爸爸最娇宠的干金女儿。那些清幽的洞室,是否就是传说中美貌的龙王三公主的闺房呢?三公主今天好像不在家,她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去寻找吧。
龙宫是喀斯特峰丛和凹地形成的自然景观。流水潜入地下以后,穿过许多峰丛,由于流水不断将可溶性的碳酸盐、硫酸盐石溶解、侵蚀,形成巨大的空洞,而成串珠状。与此相反,溶入水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在超过一定“饱和度”之后,又会渐渐析出。所以,从洞顶岩缝中渗透下来的流水,点点滴滴,在洞顶上析出许多钙质,凝结而成各种钙质层积形态。流水经过的;同穴,已因钙质不断析出而附着在壁上,形成千姿百态的钙质堆积物。洞顶和洞壁上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石瀑布,就是在长年累月不断溶蚀析出的复杂过程中产生的奇特景观。前面的“珠帘倒影”和“冰川白熊”就是奇观之一。
水晶宫
进入这个厅,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宫殿,又仿佛进入了一个有着三街六市、万户千门的城市,鱼兵虾将来来往往,远处是一座座海市蜃楼,人们给这里取名为“水晶宫”。水晶宫面积4 000多平方米,水深26米。这个宫殿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华丽辉煌”。有人说,《西游记》是中国人神奇的想像力最杰出的代表和结晶,它是人间的世界,神的灵魂。不少来过的客人说,中国许多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在这里聚集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为什么我们要用龙的形象来为这座神奇的洞水做出 一番解说呢?其实,我们寻幽探洞,就是在一处奇异的洞穴中寻找一份奇特的感受,这种幽深,若明若暗,宽广巨大,有水有石,能激发出人们巨大的想像力。人们常说的回归自然,其实就是人的精神被这奇异的洞穴、水石所吸引,所熔铸。人与自然相互交融,产生出奇异的想像和联想。正如八大山人所说的那样:我们看山,那山就是我心中的山,我们探洞,那洞就是我们奇异想像中的洞。一切的自然景物,都由于我们自己的心灵、想像、主观的意志而被赋予人的精神和人的性格。另一方面,我们的想像、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又因为有了山与洞的存在而得到依托,得到展现。这正是美学家所说的“情景交融”。
在溶洞探险中还有更为玄妙的地方,那就是,一切的景物妙就妙在它们总是处于“似与不似之间”。这不正好就是中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所以,来到龙宫,您不仅可以大饱了眼福,看到了人间难得一见的景观,而且在艺术的感知力上,在想像的能力上也获得了一份神奇的启示,使心灵上得到一次难得的洗涤,精神上得到
一份难得的满足。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世界上,我们与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可以利用和征服这个世界,同时,又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不断获得启示和灵感,寻找并建立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宫是一个能够使我们回归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最佳游览胜地。
龙王的宝殿,自然是高朋满座。认出是哪些神仙,就要靠您的眼力了。这里不仅有龙王有神仙,还有海上盛宴。这晶莹饱满的水晶葡萄,300年才一熟,希望我们珍贵的客人身心健康,再过300年,我们再次相会在龙宫宝殿,品尝仙宫葡萄。
水在龙宫是沉静的,它悄然流过,没有一点声响,因此水晶宫便成了一座宁静的世界,给人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洁净之感。宁静的水吸收了各种声音,又营造出一座天然歌厅,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回音壁,能够产生很好的音响效果,喜好歌唱的客人不妨高歌—曲,您的声音在这里会有一种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回肠荡气的效果哩。这也许是龙王给自己安排的一种享受吧。在那边的一个角落里,我们寻找了半天的龙王三公主正躲在那里,静静地看书哩!
高峡幽谷宫
我们来到了“高峡幽谷宫”,进入这里好像是来到藏在地下的长江三峡,不由得使人想起古时一位著名学者对三峡的形容:“重岩叠嶂,遮天蔽日。”您看,这峡谷两岸高100多米,长200余米,宽不过,30米,而水却深达20余米,确实是“洞中三峡,地下漓江”。
在看过了“锦帐高悬”、“寿星迎客”和“怪兽回头”之后,我们已经游历了840米的水程,来到了蚌壳岩前,在这里弃舟登岸。
船出“三峡”,湍急的水流轰然作响,打破了刚才的宁静。你看,那水势汹汹,奔腾咆哮,从一个黑压压、深不可测的洞穴内中了出来。洞顶,一块巨大的偏斜的岩石向前倾斜,形状像一个半合半闭的蚌壳,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做“蚌壳岩”。因为惊涛轰鸣,又被称做“响’水岩”。岩石上有大大小小的洞穴,成了数千只燕子归宿的燕窝。如果您有幸清晨来到这里,就会看见燕子来来回回漫天飞舞,在蓝天上卷起一个巨大的漩涡,这就是著名的“蚌壳飞燕”。我们游过的地方还只是龙宫地下世界的第一进,还有四进龙宫在等待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将要去游历的旱洞。
6.龙脉探源
我们在水洞中已经沿着龙的身躯走了一程,这神秘的龙在蚌壳岩现身了一段之后,又踪影杳然,到底到哪里去了呢?这一带的喀斯特地貌极其复杂,峰林、槽谷、溶蚀盆地、地下洞穴、伏流、暗湖错杂交织,弄得人晕头转向。要寻访这龙脉还得继续前行。
让我们到一个叫做“漩塘”的地方去看一看,那里又有一个奇观在个等着我们。一股清流来到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喀斯特洼地, 积成一泓碧水,奇妙的是,水到这里并不静止,而是沿着这个圆形的小湖做顺时针旋转,常年不息。奇妙的还在于,只见流水进入,却不 见流水出口,水也不会漫出小湖,而是不盈不缩,缓缓游动,旋转不 停,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漩塘的底部有一个巨大的漏斗。不断地 将水吸向地下,但河水是沿着小湖的切线方向进入漩塘的,不会直 接进入漏斗,当来水流量越大时,水的旋转速度就越快,于是,就出现了罕见的“漩水圆塘停不住,邀日揽月入镜天”的漩水奇观。
当地人传说,龙游到这里累了,就会停下来,在这里喘息,如果有幸,你会听到龙王咳嗽的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踪,到了这里还是寻不见龙的踪影,它到底在哪里呢?它在跟人们捉迷藏哩!从漩塘潜入地下之后,这条水龙又在另一处冒了出来徘徊回旋,那里就是“二漩”。忽然,那龙又不见踪影了,追踪下去,它在另一个地方再次冒出地面,再次旋转成塘,称为“三漩”。三漩的水最终还是隐去,成为暗河,终于在蚌壳岩露出真容,汹涌而出……
7.世外桃源
流入漩塘的水来自油菜河,这油菜河是龙宫的源头,可以说,油菜河是龙宫的生命之源。为什么称做“油菜河”呢?在河的两岸,是畦畦田土,入春以后,油菜河两岸,遍地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
油菜河上还有一大一小两个油菜湖,宛若串在河上的两粒绿色宝石,镶嵌在峰林翠谷之中。春暖花开时来此游玩,最是好看,只见一条缕带、四面金黄,青山、绿水、黄花,色彩艳丽。
这是一条回归自然之旅。乘坐小舟沿油菜河悠然游来,两岸竹林茅舍、田畴平整、山峦俊秀。这里绝对安静,空山幽谷,只听得轻微的水声、风声和鸟鸣。夕阳西下,更别是一番风致:万道霞光透过茂密的竹林,烟光、日影、雾气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让你不得不相信,人间果然有个“世外桃源”。尘世中的人来到了这里,便不由得身心俱净,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8.洞中禅院
漩塘的后面有一座突兀而起的山峰,山腰上有一个天然大溶 洞,面积两万余平方米。清朝道光年间,便有禅师和诸子来此修行。人们在洞中建起好几座佛殿,有观音殿、三圣殿、涅磐殿、地藏殿,供着32尊佛像。特别是那观音殿,高达百米,面积5千平方米,立着一尊12.6米高的白衣观音塑像。莲花底座高1.8米,总共14.4米,是中国最大的洞中观音像,这在全国的名山古刹中也称得上是一绝。
还有奇绝的是,洞中地势开阔,阳光极为充足。洞内还有银杏树、罗汉松、佛珠兰圃,如此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佛殿实属罕见。因此观音;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园艺式洞中佛殿”。在观音;同的内外还有许多形似菩萨的钟乳石奇观,有的像“观音说法”,有的像“仙鹤听经”,有的如“佛祖足印”,有的像“地藏显圣”。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经来到此地,并亲手题写了“观音洞”三个大字。龙之旅到此,我们经历了峰丛、洼地、奇水、异石、玄洞的变化多端与神乎其神。既体验了水的性格,又参悟到佛的精神,可谓是观大自在,到达大彻大悟的大境界。
9.真龙现身
前面,我们按照中国人意象中的“龙”,沿着龙宫的“龙脉”去找寻“龙”的踪迹。那么,世界上是否真有“龙”呢?这里,我将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郑重地告诉大家:“龙”就要现身了。
包括龙宫、黄果树在内的贵州大部分地区,在极其邈远的古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地壳发生剧烈的运动,忽而抬升为陆,忽而下沉为海,直到距今两亿1千万年左右,才完成了沧海变高原的过程,稳定地形成陆地。
波涛滚滚的海洋,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生命旺盛得很,不但有密密麻麻的海藻,还有各种各样的海生动物。在海水环境中,三叶虫、笔石、珊瑚、海百合相当丰富。在滨海环境中,有许多珍奇的鱼类,如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颚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等,还有虾、双壳类和腕足类动物。在陆棚区则有许多笔石、竹节虫等。
大海之中,“鱼龙混杂”,的确有许多被祢为“龙”的动物。生物界所说的“龙”,实际上是爬行动物中的一个大类,它虽然与龟鳖、蟒蛇、鳄鱼等同宗,但指的是蜥蜴一类动物。不过,因为“龙”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中实在太深刻了,所以人们把它翻译成“龙”。
贵州是龙的故乡,龙的家族特别庞大。1978年,在贞丰县兴北镇下坝村发现了龙的足印化石,称为“手龙”或“手兽”。后来在平坝转坡、息烽龙背坡发现了恐龙化石,又在大方发现了中国弯曲龙。这些大抵都是陆地上的龙,属侏罗纪时代。
贵州还有比侏罗纪更早的龙,它们是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石破天惊,天翻地覆,在地壳的剧烈变动中,它们神话般的突然死去,而且死得是那样的安宁。肌体渐渐腐烂、分解,但它们的遗骸,特别是骨骼、角甲之类物质,却往往随同沉积物而变成化石,在地层中留下它们的印记。在贵州,有两组经典的龙化石产地,一处在关岭的新铺,另一处在兴义顶效。
现在我们来到了龙宫景区的“中国龙化石展览馆”,它集中展现了关岭的海生动物群。最为神秘的是海百合,它如花似玉,有硕大的冠,有萼有腕,还有弯曲如竹根一样的根和茎,看上去宛如一朵巨大的百合花。不过,你千万不要把它误认为植物,它是一种海生的棘皮动物,与海星、海参同一大类。活着的海百合,生活在浅海之中,靠它灵活的肉冠张合把浮游生物吸了进来,通过食沟进入萼部中心的口,然后经一根粗大的食管吸收后将废物排出肛门。它的根有一种特异功能,既可紧贴在海底或岩石上,又可移动位置,实际上是三的脚。海百合也会产卵,像鱼类一样排出体外,在体外受精,孵化出许许多多幼小的海百合。
看去像一朵菊花的化石叫菊石,它也是海生动物,属头足类,它有卷曲呈盘状的壳,就像螺丝一样,善于在深水中游泳,过着底栖生活。那笔石也是一种古老的海生动物,像蠕虫一样,口腔背面伸出一条称为“口索”的短盲管,背神经索前端变成口腔,是所谓“半索动物。它的群体也能分泌一种钙质骨骼,成为笔石体,它由若干笔石枝集合而成。还有一种牙形石,它是一种微体动物,常聚集在菊石的壳体上,是确定这一动物群时代的重要依据。
在关岭动物群中,“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这里的“龙”大体分为4类,有10多个属种。您看,那种头似三角形、颈项特别长、眼睛大而圆的龙,乖巧玲珑,形状像一条四脚蛇,科学上把它叫 “幻龙”。那种似鱼非鱼、似龙非龙的动物,头长,颈短,四肢成鱼的鳍状,很像是一只海豚,称为“鱼龙”,以周氏黔鱼龙为代表。“循齿龙”的吻部短而宽,牙齿呈磨盘状,躯干上有像龟一样的背甲,“新铺中国豆齿龙”就是这一类的新种。还有一类属于“海龙”,它的个体大,吻部长,上颞颥孔比眼睛稍小,游泳能力很强,以黄果树安顺龙为代表。另外还有一种新铺龙。这些龙中,被命名为“中国龙”的种类,张牙舞爪,酷似中国传说中的那种“龙”,真是奇妙得很。
来到贵州这个“龙的故乡”,你还可以看到许多龙,例如“茅台混鱼龙”、“邓氏三桥龙”、“宋氏清镇龙”等。如果您对龙有兴趣,还可到兴义顶效去,那里还有一组时代更早的龙,如“胡氏贵州龙”、“意外兴义龙”,还有一些未定种属和名称的龙。
朋友!游龙宫,看龙宫,仿佛来到了龙的世界,回到龙的故乡。在这条寻访龙的旅途中,您不仅能够从大自然的奇观中看到龙的形象,更能深切地领略中国文化的真谛。
(撰稿:史继忠 张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