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贵州中旅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登录  |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资讯>>贵州旅游景点
贵州旅游景点
飞瀑桫椤竹海映丹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竹海、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4-7-10     浏览次数:4175次
  
    
 
 

                   飞瀑桫椤竹海映丹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竹海、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看惯了贵州喀斯特风光的游客来到赤水,往往都有些不习惯于视觉上的反差。喀斯特地貌到处都是灰色的,而这里处处是色彩浓艳的大红大绿。
    因为植被很好,山是青幽幽的,少数露出来的土壤和山岩则是红艳艳的。这里没有溶洞、钟乳石和暗河,景区里峡谷幽深、沟壑纵横,随处可见的是溪流从山上飞跌下来形成的瀑布,一缕缕挂在山岭间,让人心驰神往。这跟赤水的地理环境有关。赤水处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点上,海拔较低,只有400多米,加之有赤水河以及众多支流,整个地区就呈现出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夏天到赤水的人都会觉得像火炉那样热,但是冬天就变得十分暖和了。
    温暖的气候环境下,植物长得很茂盛,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3%,风景区则高达95%以上,这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好的常绿阔叶林带。在所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赤水是惟一的以行政区命名的风景名胜区。1 801.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值得游览的不仅有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球史迹生态公园——中国侏罗纪公园,竹海和燕子岩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另外还有18个独立景点和红军“四渡赤水”战场遗址、东汉古岩墓群、古城镇、古建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
    来赤水,一是看奇特的丹霞地貌,二是看各种各样的瀑布,三是 看苍茫的竹海,四是看神秘的桫椤林,让人一下子回到原始时代,还 有几个浸染了河谷风光的古镇也值得游览。
    先说说丹霞地貌。那是红色沙砾岩在新构造运动、重力崩塌、溶 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因为作用力不一样,就出现了不同的 城堡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典型特征就是土壤岩石 都红彤彤的。在地质史上,赤水一带是贵州最晚上升为陆地的地区, 沉积有较厚的侏罗纪、白垩纪红色砂岩,经过上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剥露后,在地表存留下大量不易流失的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二锰, 将岩石、土壤通通染成赤红色。
    这种地貌因为最早是在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发现的,因 此得名。但是,经过国内地质专家考察认定,赤水丹霞地貌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最典型的有600多平方千米,评价很高:“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当属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当然值得一看。在我们要去的绝大多数景点,都可以看到丹霞地貌。丹岩绝壁、奇峰异石、崖壁岩穴比比皆是,大地山崖呈现出红艳艳的赤红色彩,这些红色的岩石、土壤与竹木森林、藤蔓花草、流泉飞瀑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一幅美丽的红绿山水画卷。
    赤水没有哪个景区没有瀑布。古人把瀑布称为“洞”,大家很快会发现,我们走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个“洞”字,四洞沟、十丈洞、大洞场,这就是因为赤水的瀑布太多。植被好,水流就丰沛,尤其在雨季,清澈的山泉水流过山林,汇集成溪流,随山势变幻成各种各样的瀑布。
    那些植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竹类。赤水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竹类资源很富足,有12属40余种竹子,其中最多的是楠竹2.7万公顷,另外杂竹有1.3万公顷。周围几十平方千米都种着竹子,莽莽苍苍的一大片,那样的景色很壮观。到竹海森林公园游一趟下来,你还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竹专家”。什么种类的、多少年生的竹子,一眼就分辨得出来。 
    还有神秘的“古生物活化石”桫椤林。桫椤是2亿年前地球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一种木本树蕨,因与大型爬行动物恐龙同生共荣,被称为“地球爬行动物时代”的标志植物。第四纪冰川期后,恐龙等古生动物、植物在地球上绝迹,只有少数桫椤残存下来,成为十分珍贵的冰川前期古生孑遗植物。 
    桫椤的样子很像大家平常吃的蕨菜,只不过是像树木一样粗壮。除了有名的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的很多地方都成片长着桫椤林,仁友溪景区的桫椤还曾移植到昆明世博园贵州馆内。赤水因此就成了目前国内和世界上一处罕见的桫椤天然集中分布区,被科学家誉为“桫椤王国”、“桫椤避难所”。 
    赤水河的河谷风光也很有韵味。这条河流冬天的时候很清澈,但是,在汛期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河水都是浑浊呈赤红色。这也是为什么叫“赤水”的原因,这个红色就是水流夹带丹霞地貌的红色土壤的缘故。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豆戛山箐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全长近500千米,流域面积为20438平方千米。流经云南的镇雄、威信,贵州的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四川的叙永、古蔺等县市,在合江与长江汇合。
    河流看起来不是很宽阔,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和近代社会,有河流的地方往往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因为水陆通衢、江连吴楚,物产富庶,风光旖旎,赤水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的美誉。赤水最繁盛的时候是清乾隆元年(1736)开辟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的首岸“仁岸”,当时贵州腹地百姓吃盐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四川拉到赤水再从陆路转运进来的。赤水城内商贾如云,游人如织,河上挂着白帆的盐船商船络绎不绝。赤水现在漫山遍野的竹子,包括川南的    竹林,也是当年一个叫黎理泰的福建商人引种过来的。
    这样就有了不少商贸活跃的城镇。一些古城墙和遗迹,颇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的韵味。透过这些古镇,可以看看古代的河运文化。现在赤水河边发现很多摩崖石窟造像,如支流风溪河上游的两会水摩崖石窟造像、旺隆北面10千米的石鹅嘴造像,还有葫市镇附近有摩崖造像多处,据考证,这些摩崖造像颇具乐山、大足摩崖的风韵。
    赤水人的生活习俗也和这条河流紧密相关。早些年的时候,赤水人挑水洗衣服都是在河里,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老老幼幼都喜欢到河里游泳。抗日战争时期,大夏大学迁校于赤水办学,天气太热,那些女教师和女学生到河里游泳,结果开创了贵州女子游泳的新风。很多人都不知道,近代社会赤水兴教育、举西学、办电厂、开马路、驶汽车、疏河道、通汽船、铸银元、办枪厂、钻盐井、倡体育等等很多方面都走在贵州文明开化之先。
    逢年过节的活动也跟河有关。春节时从大年初一开始耍龙灯,到初九的晚上,数十条五颜六色、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龙在市区闹了以后,全部集中到赤水河边烧掉,意思是送龙入海。另外还有端午节,赤水河上要举行龙舟竞赛,大家划着龙船在水中抢鸭子,两岸人山人海,助威狂欢。
    赤水在军事史上留名也跟河流有关。地处云、贵、川三省边缘交会地带的赤水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平播之役、号军北进、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西进等军事征战。清同治元年太平天翼王石达开率军在赤水境内转战3个多月,留下了一曲军事悲歌,同样是这条河流,20世纪红军“四渡赤水”威震四方。赤水因此名扬天下。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率红军第一方面军于1935年1月19日离开驻地遵义,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挺进,先后三次进出赤水县境;在赤水河上架设16座浮桥,桥船兼用,经过22个渡口,四次渡过赤水河,迂回转战3个多月,与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的数倍于红军的敌军巧妙周旋,进行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任务。
    1.十丈洞景区
    在赤水的众多景区中,距赤水城区有39千米、面积30平方千米的十丈洞景区可以算是王牌景区。这里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会水寺摩崖造像、红军标语等景点。
    风溪红军渡口。风溪河是赤水河的一条干流,本身就是一个丹霞地貌发育完整、壮观美丽、沟壑纵横、林木葱郁的景点。1862年石达开就是在这里率部渡过风溪河入川的;1935年1月红一军团红二师从这里搭浮桥进军赤水,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电影《四渡赤水》中炮火连天、红军过浮桥撤退过赤水河的镜头,也是在这里实景拍摄的。
    从风溪红军渡口沿景区公路前行至十丈洞景区大门,沿途将会观赏到丹霞地貌景观“转石奇观”。这一奇观是由石山盆景、雄狮石、罗汉石、将军石、点将石、令牌石、猿猴石、海龟石、海豹石,以及仙人洞、恒温隙、间歇泉、一线天等丹霞景观构成。前去不远,鸡飞岩瀑布现三级束状飞泻284米丹霞崖壁。车至两河口,可登上距溪河100米高的会水寺拜佛问前程,观赏古代摩崖造像。经这里右行进入风溪河、毛溪沟峡谷,可以看到似鹰嘴凸起的丹霞峰岩铁夹嘴,相传是军阀侯之担选中的“风水宝地”,曾建祠一座,拟做日后归葬之地。登上铁夹嘴俯瞰四野,还能观赏到恰似十八罗汉的18块兀立丹霞巨石。
    景区雕塑大门很别致,这个石坊雕塑门楼是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制作的,全部采用丹霞石雕凿砌建。门楼下面长髯老人头像雕塑,喻指“森林老人”;后面美女头像雕塑,取材于刘海粟大师为十丈洞大瀑布的题词“空谷佳人”。
    经景区雕塑门楼过“九曲回廊桥”,行进在当年太平军石达开部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二师先后经过的“奇兵古栈道”,沿途可以观赏名木古树,领略丹霞地貌奇观,转眼就来到中洞瀑布。中洞瀑布宽75.3米、高20米,镶嵌在恰似巨大门枋的两座山峰之间,酷似县挂“门楣”上的银色珠帘,又像倒置梳针的银梳。当地人称之为“美人梳”,中科院专家点评为“中国帘状瀑布的典型代表”。
    过了中洞瀑布,很远就能听到前面传来的0向彻山谷的轰鸣声。 转过弯,可以看见一条长龙似的水雾扑面而来。十丈洞大瀑布吼叫着从70多米高的山崖跌落下来,波涛滚滚的池潭似蛟龙翻江倒海,溅起的浓密水雾飘飞在山谷里。在石滩上向瀑布移步变成了勇敢者的游戏,走得越近,声浪越震耳欲聋,从四面八方扑将过来的雨雾也越大,裹着风,将步履艰难的游客压得喘不过气来。眨眼间全身就淋湿了,这时候,仰望倾泻而下的大瀑布,承受扑面而来的强劲的雨雾,胸襟会变得宽广豪放起来。
    如果是晴天,很快,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腰间出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佛光环”,无论走到石滩的任何地方,只要有水雾笼罩,这道光环都随之移动,时时簇拥在你周围。在瀑布两边石崖上休息的人看到的则是另一种景致。四周冉冉升腾的水雾会在阳光下变幻出迷人的弧形彩虹桥。有时候,随着风向的变化,雨雾在阳光下还会同时折射出几条彩虹,令人叹为观止。
    很少有人知道,眼前的这个瀑布有80米宽,76米高,比黄果树瀑布还高8米。
    十丈洞大瀑布长期隐藏深山,历史记载,明代永乐四年(1406)太监谢安奉皇命为皇宫采集优质楠木建宫殿,十丈洞一带环境古朴,原始森林茂密,野兽出没无常,交通极为不便。谢安采伐了木材却运不出去,无法向皇帝复命,只好遁居深山野林20多年,开箐播种,自耕自食。
    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在距太监谢安进风溪河谷采木230多年后,大旅行家徐霞客“雇短夫遵大道南行”考查了黄果树瀑布,却因交通梗阻未能发现十丈洞大瀑布,故仅推举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华大瀑布之最。直到1986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向全国播放发现十丈洞大瀑布奇观的新闻,这才揭开了十丈洞大瀑布神秘的面纱,始广为世人所知。
    瀑布上游的香溪湖畔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菌蕨丛生,里面有一块丹霞岩,经过干百万年崩塌节理和风雨剥蚀,形状酷似一柄巨伞或一朵灵芝。万年石伞通体红艳,伞顶林木葱茏。伞顶周长17米,伞身高6.2米,伞柄最细处周长1.2米,看起来头重脚轻、摇摇欲坠,但是历经千万年风雨依旧稳稳屹立。
    2.四洞沟景区
    距赤水市区15千米的四洞沟景区被认为是“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所谓四洞沟,指的是大同河支流沿山谷奔流而下形成的四个梯级瀑布。
    山间翠竹繁茂,红色石径曲折延展。丹霞奇石屹立山巅,石桥自然天成,切角垭竹岛千鹤竞舞,大同古镇古色古香。
    进入四洞沟景区第一眼看到的景观是赤水河与大同河交汇处切角垭,河心有一个竹木茂盛、碧水环绕的沙洲小岛——千鹤岛。千鹤岛约有1 000平方米,四周环水,人迹罕至,岛上竹木树梢上栖息有千百只白鹭,俗称为白鹤。白鹭雪绒般的纺锤形身影点缀着蓝天绿野。
    到四洞沟景区,有一个名人不得不提,他叫黄三之,是清末四川秀才,因为屡试不中,便爱四处游走,他发现了这个风水宝地,十分欢喜,索性举家隐居在四洞沟里面,成为当地有名的耕读人家。现在他家的后人仍在大同镇街上居住,看起来很普通的一个老头,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历代古诗词倒背如流。黄三之的部分诗作被刊印成册,流传下来的有不少是其咏赞四洞沟景点的诗作。
    从景区大门闵溪嘴进沟,过古道石桥,穿翠竹绿阴,越长寿龟石,行1千米便到首洞“水帘洞瀑布”碧波潭前。瀑布幅宽37.5米、 高31米,珠帘悬挂,白纱涓涓,声若雷鸣,气势万钧。“水帘洞”三个 朱红色大字镌刻崖壁,更显瀑布壮观神奇。从岩窟下低头折腰过“太皇石”,到瀑布后面可观赏“洞中盆景”。清代诗人黄三之赞曰:
    黄洞横滩一字河,水穿石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时藏露,俨若清波拥翠螺。
    沿溪边小径或逆流行舟而上,前行800米又到了清幽的月亮潭瀑布。瀑布宽42米、高10米,远看像一把向下的弯形银梳。梳背就是瀑面,向下均匀分布的银色细流像若干梳针。瀑后岩窟生长有一棵奇树,树身主干向上斜挑后又成抛物线形俯向瀑下湖面。最妙的是,树的叶冠翠叶密密匝匝无花无果,而树根却结出无数紫红色的果实。当地人称之为“槐荫树”、“无花果树”。诗人黄三之诗曰:
    二洞滩前偃月弯,泉飞十尺注深潭。悠悠滚滚波涛涌,浪沃山花落叶船。
    往前走,就能品尝风味别具特色的农家竹笋、竹荪、竹筒饭、豆花饭和老腊肉。现在,赤水很多农村人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卖特色腊肉、豆花和筒筒笋。在遵义、贵阳等许多城市都有以“赤水情”为招牌的系列餐馆。吃饱了,继续往前走,不远处是第三个瀑布。飞蛙崖瀑布高26米、宽43米。上游有一巨石形如巨象,“象”的前边湖水中有一蝌蚪状石滩,形若游蛇,“蛇”前则是石蛙,仿佛“蛇”正追吃“石蛙”,妙趣横生,构成一幅“蛇蛙戏水图”。黄三之诗曰:
    三洞滩头两水飞,蛤蟆姿势避长蛇。晴川彩澈云开后,湖底青天漾翠薇。
    离飞蛙岩瀑布上行,溪流中,水中盆景密布,沿岸桫椤奇姿令人目不暇接,三枝桫椤、双头桫椤、大桫椤、小桫椤四处可见。
    白龙潭瀑布是四洞沟瀑布群中最大的一个瀑布,瀑布高60米、宽23米,飞流直下,瀑声如雷,动人心魄。瀑下“白龙潭”龙翻水沸,飞珠溅玉。瀑下有一巨石形如巨鞋。
    除了四级瀑布外,四洞沟景区内翠竹掩映,密布着8属40余种竹类。主要的竹类有楠竹(毛竹)、慈竹(钓鱼竹)、西凤竹(西风竹)、斑竹、水竹、甜竹、苦竹、文竹、人面竹、箐竹(金佛山方竹)等等,竹林内生长着各种鲜美的竹笋、珍贵的竹荪和野生珍禽竹鸡。沿九曲回路返程,沿途可观赏奇异的“树抱石”,双头、三头桫椤树。在公路旁可凭吊古代建筑珍品——郑氏节孝牌坊,赏石顶山悬石,参加苗胞篝火晚会;上行则可观“灵官庙”,赏“古寨门”,看老君桥,步金龙桥,留宿金殿山庄。或者赴勇士滩漂流场撑筏划艇、搏击浪涛,您还会有奇特的愉悦感受。
    郑氏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历经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牌坊高11.76米,用丹霞石砌建的四柱三门三楼,坊首正中竖有宝顶。牌坊部件上的浮雕透雕装饰图案,有戏剧、人物故事、战场、卷云、文官、武士等造像。牌坊正中环绕“圣旨”二字的云龙九龙透雕最为形象逼真,是贵州省保存较好的文物古迹。
    在四洞沟景区前公路左侧,离公路30米,有一座横跨于:中沟之上的天然石桥。桥身是一条长20米、宽3米、厚2米左右的丹霞巨石,桥高6.2米,桥面平整,周围翠竹荫蔽,桥下流水潺潺。当地传说,心术不正之人,过桥要遭“报应”;有德孝之人从其桥上走过,可以得益成仙,所以叫渡仙桥。
    距“渡仙桥”4千米还有一座规模更大、更奇特的天然“石桥”天生桥。桥高13.5米,长51米,宽6米。现在桥下居住有两户农家。
    位于四洞沟景区的大石苗族村,有一个奇特的丹霞悬石奇观——石鼎山悬石。悬石呈圆形,似心脏,悬于山腰,支撑圆石的是一圆形小石,远看摇摇欲坠。附近有一小庙,庙前的香火不断,旁边的石缝中常年有一小股清泉流出,有人常来取水。
    附近的杨家岩穴也令人惊叹。岩壁长约600米、高40余米,穴深15—20米。岩壁、岩穴通体泛现鲜艳的朱红色,午后至日暮时分,崖壁、岩穴丹霞色调更浓烈,在阳光映照下,附近树木、游人仿佛被笼上一层红色罩巾,蔚为壮观。更令人叫绝的是,岩穴内有数十米长的天然“金龙”,龙头、龙腰、龙尾俱全,栩栩如生。岩穴内冬暖夏凉,岩穴外翠竹掩映,水流潺潺,有村民世代居住其间。这样的洞天福地,赤水现今发现有10多处,杨家岩穴则是最为典型的。
    3.中国侏罗纪公园(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要看桫椤,当然要到金沙沟的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世界上惟一的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目前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桫椤林。
    保护区里面地形封闭,水、热条件优裕,小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94%,原始林里面不仅有桫椤、福建柏、八角莲、天麻、桢楠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还生活着云豹、藏酋猴、猕猴、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白冠长尾雉、白尾鹞、红腹角雉等珍稀保护动物。因此,保护区被称为“南亚热带飞地”、“世界动植物种源基因库”。
    自然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千米,但是55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和40平方千米的缓;中区都是原始植被,没有开发,现在,我要带大家欣赏的是在38平方千米的实验区上设立的中国侏罗纪公园。
    2000年10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的侏罗纪公园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椤为主体景观,向中外游人推出侏罗纪、白垩纪自然生态景观,展示2亿年前地球的原生态自然风貌。
    ″古生物活化石″桫椤是2亿年前的一种高大木本树蕨,在地球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盛极一时,因与大型爬行动物恐龙同生共荣,被称为“地球爬行动物时代”的标志植物。第四纪冰川期后,庞然大物恐龙等古生动物、植物在地球上绝迹,仅少数桫椤在适宜环境中残存、繁衍,成为一种十分珍贵的孑遗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古植物、古地质、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桫椤树干呈褚黄色,粗细不匀,多回羽状复叶比芭蕉叶还宽大,呈伞盖状向外伸出,每张大叶片又是由几十张、数百张大小不等的叶子组成。
    桫椤很娇气,一般都生长在高温、高湿、不受阳光直晒的林下地带,是一种很敏感的指示性植物,环境一旦破坏就随之死亡。桫椤的生长也很缓慢,每年抽发新叶2~3轮次,每轮次抽12~18片,一般每年可长高3—10厘米。自然保护区生存的桫椤,普遍株高4~6米,最高达8—9米,最粗茎干直径达20—25厘米。其中有不少双株并生、共生,主干双叉、三叉的株型。
    赤水这一带的桫椤早在道光年间的《仁怀直隶厅志物产志》中就有记载:“桫椤,叶如凤尾,色青。”因为生长缓慢,木质又不好,湿气太重又不能当柴烧,所以赤水人从来都没觉得这种树有什么用处,从没有意识到这是珍稀植物。
    1983年,贵州省政府组成“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考察组”到全省各地进行调查。考察组到赤水原来是准备考察金沙沟的珍稀植物——小金花茶。在休息的时候,一位科学家不经意地发现一株大蕨树,大吃一惊,后来考察组确认这种植物就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这一发现轰动全国。赤水地方政府立目口批准建立“桫椤自然保护点”,1984年批准建立“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事实上,除了有桫椤,侏罗纪公园里还集中了丹霞地貌的美景。这里山峦叠翠,溪流纵横,丹崖林立,银瀑四悬,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是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理想旅游胜地。
    走进中国侏罗纪公园之前,请先参观“野生动植物陈列馆”。陈列馆红墙黄瓦,翘角飞檐。建筑面积270平方米,由演示厅、动物标本厅、植物标本厅、蕨类植物标本厅等组成,里面可以观赏到野生动植物直观形象的模式标本,初步了解野生物种资源的丰富性。
    全长约4.5千米的甘沟因水味甜美、泉水清澈而得名。甘沟原生植被良好,遍布桫椤、海芋、野芭蕉、观音座莲等南亚热带植物。原生林茂密翠绿,涓涓瀑水映衬丹霞峭壁。甘沟的水是“楠木水”、“竹根水”,水味不仅甘甜清冽,而且还是极软水,经过检测,没有任何有害物质,可以说无任何污染,尽可放心饮用。
    入沟400米,是龙塘瀑布九曲叠水。龙塘瀑布有甘沟第一瀑布的美誉,四季清流不息。拾级而上过独木梯1 400米,不知不觉到甘沟峡谷的尽头,前行的石径倏然消失,眼前陡现一堵丹霞大峭壁,100余米高的瀑布从天飞泻而下,这里便是“天锣胜景”。这里回音很响亮。峭壁上沿目口为天心桥。天心桥窄脊长1 000余米,宽1~2米,很险,旁边悬岩上,刻有“天地良心”四个大字,旁边有一小庙供有菩萨。传说若过此“天心桥”必烧香祈祷菩萨护佑,良心不好之人,过不了此桥。
    透过清清的溪水,可以看到水底的丹霞石和赤水蟹。赤水蟹是珍稀野生动物,通体鲜艳红亮,与普通的螃蟹完全不同。据说,赤水蟹穿红衣,是因为在丹霞地貌环境中生活,吞服了丹霞矿物元素,自然与周围环境一个颜色,这样,也可以防御自然天敌的侵袭。
    从甘沟出来,径直往前走,我们便来到的另一景段大水沟。大水沟全长不过100余米,但是有很别致的“一线天瀑布”。瀑布极高极细,飞泻而下,所以取名“一线天”。大水沟主要观赏“鸳鸯桫椤”。鸳鸯桫椤高约7米以上,树龄在140年左右。鸳鸯桫椤形成是在幼苗期,两棵大小一致的小桫椤根部紧靠一起生长,须根相互串联为一整体;两根树干各自长大,底部随之生长,目口变为一个头两棵树,鸳鸯桫椤由此而形成。由大水沟往金沙沟方向约100米处,生长着“真假桫椤”,有7米多高,主干为桫椤,基部茎干又长出一棵“黑桫椤”,列约10厘米左右。黑桫椤和桫椤同属不同种,故人们称之为“真假桫”。
    桫椤是通过孢子体来繁殖。桫椤的孢子体在直立茎干达1米高时,才有产生孢子的能力。孢子囊群着生在叶片的背面,最早出现时期为5月初前后,最晚为8月,从幼叶展开出现至孢子成熟,约为2—3个月。一株桫椤的孢子囊群有几十万到几百万个,从成熟后散布到适宜环境再到萌发的仅有约几千到上万分之一。在自然条件适宜的一部分岩石上存活率相对高一些。桫椤没有主根,只有须根,必须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除底部须根需吸收外,茎干也需要吸收,而且茎干怕直晒,如果吸收的水分少,湿度小,是无法存活的。
    在大水沟景段,我们还可见到许多种蕨类植物,如峨嵋凤鸟蕨,它叶片上带黄色花纹斑点,观赏价值高;还有一种半边蕨,其叶茎只有半边,生长十分繁茂;更有意思的是一种名叫“蜘蛛抱蛋”的植物不是蕨类),它的根部有个小苞像是蜘蛛的身体,周围的须根则像蜘蛛的细脚。晃眼一看,你还以为就是一只蜘蛛在那儿一动不动呢!
    继续往里走,就到达侏罗纪公园两岔河景段。这是梁子沟与炭厂沟两沟合为一沟的金沙沟,两岔河以此得名。两岔河有一株祖孙三代为一体的“三代桫椤”。三代桫椤共同生长,相互依靠,其乐融融。附近还有一棵“恐龙桫椤”。桫椤的根部吸附在石岩上,形状极像恐龙。
    4.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距离赤水城区40千米,10 666公顷中有3 200公顷种的都是楠竹。
    大家有没有看过王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武打场景就是两个主人公凭借上乘轻功站在竹梢上比剑,风很大竹梢被摇动得忽高忽低,激烈的时候,两个人都拽着一根竹尖一边躲闪一边拼杀。站在公园的制高点“观海楼”上,就会让人想起这一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搭配的建筑物。登上观海楼,凭栏远眺,浩瀚无垠的竹海尽收眼底。山风拂来,莽莽竹海就翻涌不息。
    公园内有12属40多种及2个竹变种的各类竹子。赤水人嫌一时间难以说清这些竹种名称,就大而化之简称楠竹和“杂竹”。其实,杂竹的属种很多,除了慈竹、斑竹、水竹、甜竹、苦竹这些为人熟知的种类,赤水特有的种属还有箐竹、西凤竹、赤水玉山竹、扒竹,以及红壳箭竹、刺箭竹、小箭竹等数十种。其中赤水玉山竹、刺箭竹和红壳箭竹据考察是珍稀竹种。
    楠竹学名叫毛竹,也有些叫茅竹、猫头竹、孟富竹。楠竹竹节稀、壁厚、材质优良,用途很广。全赤水楠竹总面积有180平方千米,年生产楠竹400万竿。
    历史记载,赤水古时候没有楠竹,一个叫黎理泰的福建上杭人因为家庭贫穷,就外出谋生。清乾隆年间,他到了贵州仁怀厅葫市(现葫市镇后槽),为周姓雇工种靛。见黎诚实勤劳,周家就招他为婿,不几年黎理泰富了就回福建看望老母亲。因为老母亲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福建来赤水居住,黎理泰就取了自己家门口的4根楠竹幼苗,连根带土用木桶装好运回赤水。一路上精心呵护,栽在后槽房屋背后,当年成活3株。楠竹生长速度很快,附近村民分一些去栽种,结果很快,后槽一带就漫山遍野都是楠竹了。上百年就形成楠竹林海。清道光年间,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主修厅志,记其事并赋诗云:
    “生前莫作竹王看,千尺梢云又一般。记否无诸台上客,八千里外报平安。”
    现在后槽一带黎氏后裔家中,还珍藏黎理泰夫妇官服合坐画像,这是因为当时黎家很富有,捐银得“贡生”功名,所以可以穿官服。
    从观海楼往山下走,有360级宽2米的石梯,其中有几级石梯特别奇怪,当游人踏上去的时候,石梯会冬冬作响,酷似打鼓,几米以外都能听见。有人分析说是这几级石梯的石头材质特殊,但是据说所有的梯石都是从一个地方取来的,也有人说山下面是空的,但是,为什么同一个区域,一些散开的石梯会响,而中间的一些石梯却不响呢?
    离“地鼓”4千米的山谷里还有一座“天锣”。这是竹海深处的一座高数十米的圆弧形丹霞崖壁,十分雄伟壮观。最奇妙的是,置身其间,只要有人开口说话,话声便在绝壁间来回响荡,似“天锣”锤鸣于莽莽竹海上空。令人想起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不同的是,天锣纯属大自然天造地设。如此巨大的天然“回音壁”,国内尚属罕见。类似的地鼓和天锣还出现在赤水其他一些风景点,现在这个谜还没有人能解开。
    在楠竹林海风景区内有一个神女瀑布。这是一个俊美的瀑布群,从头到尾共18级瀑布曲折回环于森林之中,总落差在1 000米以上。其中,第二级瀑布呈S形奔向一块圆形巨石,然后变成括弧形沿巨石两边流向一块平整丹岩,再注入深潭。造型别致奇妙,远远望去像一个出浴少女。首级瀑布是头,发髻高昂;二级瀑布是胸;三级瀑布是腰;四、五级瀑布是石榴裙;左溪溪流是玉臂拥抱。
    位于楠竹林海内的硝岩赤壁挺拔险峻,银色山泉从80多米高的峰间飞奔直下,水雾随风飘荡。硝岩瀑布左侧有一岩隙,高4-6米,宽3—8米,长达300余米,岩石经自然风化后渗透出一种硭硝类的晶状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霜露,微微闪光,耀眼夺目,硝岩由此得名。
    位于观海楼东面的山峰上的天心桥险峰宽1米左右,凌空匕架,离地面高1 400米。山梁两侧是数百米高的断崖绝壁。往下俯视,峡谷一望无底,环顾四周,林海奇峰,映于足下,桥头石壁之上,刻有“天理良心”4个大字,示意善良之人能过得此桥,是勇敢者们探险的好去处。
    在竹海公园附近还有一片崩塌的丹霞岩,风化剥落形成大量红色球状石,布满河滩,有如庙宇的和尚在埋头诵经,闷头溪石林因此而得名。
    5.燕子岩景区
    总面积1万多公顷的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是新近开辟的景点,就在风溪河西岸,距赤水市城区只有25千米。今年4月,国家林业局与森林公园管理处组成的专家组实地综合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里的森林景观、瀑布景观和丹霞地貌浑然一体。
    进入燕子岩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树形雕塑景区大门。穿过大门,跨越小桥,左右分别是南园和北园景段。
    以桫椤、翠竹为主的南园景段纵深3千米,这里的桫椤树形千姿百态,在“桫椤茶楼”处,有最具代表性的双头桫椤、三头桫椤、龙鳞桫椤、恐龙形桫椤以及9.2米高的公主桫椤。整个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桫椤数量达3万余株,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天然桫椤集中区。
    4.5千米的北园景段,满山滴翠,峡谷原始,最奇特的是87.3米高的燕子岩瀑布。在观瀑台上观望,只见银色瀑布从天而降,如一条银白色绢纱在眼前飘动,不用风吹,水雾自然弥漫。在瀑布积水处,有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平整方正,形如一本巨大的书本,被两边的岩壁牢牢卡住。人们称为“天书石”。抬头往燕子岩瀑布顶上的绝壁上看,还有一块突出的岩石很像大鹏鸟,像是要飞下去把书衔回来。
    岩瀑布跌落的那块岩石下面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呈半圆弧形的丹霞岩穴,高42米,宽80米,因为岩穴绝壁上的缝隙里常年栖息着数千只灰色岩燕,就叫燕子岩穴。岩穴两边的绝壁缝中自然生长着两棵相互对称的榕树,人称迎客树。经过燕子岩穴,对面山崖上有一股甘甜清泉。据当地人说,这股泉水能治百病,延年益寿。丹霞绝壁远看形如一个慈善的老人头像,前额突出,脸庞饱满,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所以从头像的左下边岩隙流淌出来的泉水就叫长寿泉。泉水科学名叫“裂隙水”,冬暖夏凉、甘甜清冽。
    不远处有一个数十米高的丹霞巨石,形如人体胯部,常年满布苔藓植物,晶莹剔透的涓涓水珠似玉似珠,一年四季滴淌不停。所以叫生命之源。
    离开生命之源,沿着依山峭壁石梯,登上倾斜度达80度,长达168级的红色石阶“百步天梯”,再穿过古木参天的树林,就来到猕猴穴天桥。从天桥向下俯瞰,数十米高的悬空峭壁,令人毛骨悚然,但最美的景色往往就在最险处,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天桥上极目眺望,远近群山延绵不断,莽莽林海,绿浪起伏,白雾随风飘动,使人顿觉心胸开朗。
    翻过燕子岩,就能看到莲台瀑布。瀑布高42米,宽14米,形如一尊大佛抱拥一尊小佛、小佛胸怀印刻一侧面人头像端坐在莲花台上,瀑布从大、小坐佛的头部和双肩飞流而下,分两幅玉帘泻入莲台潭。如遇晴天,瀑布下帘有彩虹环绕。在瀑布的下边有一块80余平方米的天然观瀑台,站在观瀑台上,可见连绵不断的群山向你张开双臂,如果你对着群山放声高呼,群山就会发出回音。
    6.古镇
    去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竹海森林公园要经过古镇丙安。
    过去往返于仁怀厅(县)城和遵义府城的过往船只都要经过丙安,这一段航道上的十大险滩恶水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过往商旅船家谈滩色变。客货船舶也多在这里锚泊、卸货,然后把货物从陆路驿道过穿风坳隘口转运贵州各地,人也滞留夜宿。因此,丙安逐渐形成地处川南水陆要冲的重要码头。当时场内客栈、饭馆、茶馆比比皆是,盛极一时。直到现在,河边都还供奉着专管水妖鬼怪的“吞口菩萨”。
    丙安古城堡建在陡峭的悬崖山地上,三面临滩,砌石为门,垒石为墙,进可攻,退可守,成为军事要塞。1862年太平军石达开余部攻下穿风坳隘口,企图占领丙安古城堡,但刚入河口目口遭清兵截杀而全军覆没。1935年1月红军长征一渡赤水期间,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曾先后布防驻扎在丙安古城堡,进攻复兴场,后来中央红军的千军万马又经穿风坳隘口进军川南古蔺,取得了长征的战略性胜利。
    丙安古城堡至今无桥架道,山民和商旅只能在丙安古渡口乘渡船横渡。现在我们经过赤小公路,可以看见对面的古城堡依山临水而建。古城堡内仅有一条街道,街面铺砌平整规格条状石板,基本保留了明清以来赤水河流域古城堡和水陆码头的特有风貌。靠陡坡山地的房屋,多依山势、巧用涵洞、连接天梯、横穿岩壁而建。沿河房屋全是吊脚楼风格的建筑,各式楼房重重叠叠,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
    丙安数度易名的故事也十分有趣。据说,丙安原名“炳滩”,清末甲寅仲夏旱象严重,一日清晨,一个手持生包谷的赤足道人来到炳滩,沿街喊叫:“有人替我烧包谷没有?”很久没有人理睬。到下街的时候,只有一个女人出门答腔:“道长,我给您烧。”赤足道人自言自语地说,“你烧我不烧,我烧你不烧……”说完转身就走,很快不见人影。时隔三天,炳滩古城堡突起大火,风助火势,不到半天,整个场镇除了那家人的房屋完好无损外,全部房屋通通化为灰烬。时隔多年,炳滩古城堡又一次遭遇大火,房屋焚毁过半。由此,炳滩人认为火灾与“炳”字粘“火”旁有关,于是改“炳”为“丙”,以水为丙旁。然而,改名后的丙滩,火灾少了许多,却又躲不过水灾,不是山洪暴发毁房坏田,就是滩险水恶沉船死人。建国后彻底根治赤水河水患险滩,丙滩人再次改名为“丙安”,并沿袭至今。
    河滩上现在有不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 “癞疤石”、“糌胡昱”,和四周红艳艳的丹霞岩石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据地质专家介绍,赤水境内出露地层是以侏罗纪、白垩纪构造为主,“癞疤石”、“糌胡豆”就是在侏罗纪、白垩纪地质年代高温、高压粘合而形成的凝结岩,是侏罗纪与白垩纪地质年代的分界标志之一。
    另外一个古镇是大同,在赤水话中,大同被称为“大洞场”。这是因为大同镇附近有四洞沟等许多激流飞瀑。
    场镇始设于清代,依山临水就势修建,房屋串架紧连延展,相对一字排开。街面均为条石面板。场镇内规模较大的建筑主要是建于清代的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王爷庙等庙宇。
    (撰稿:向 郢)
用户点评
我要点评:
姓名:
     您对该签证的评价:
点评内容:
 

        联系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中华中路1号 (大十字广场旁)峰会国际15楼 邮编55000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提醒,我们会尽快处理

 15th Floor, Summit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1 Middle Zhonghua Road, Guiyang, Guizhou, China